2025年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圆满落幕,全国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假期期间全国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1.2万场次,其中大型灯光秀超300场,非遗展示活动达500余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交通运输方面,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24.32亿人次,日均达3.04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增长6.2%,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一数据反映出民众出行意愿的持续高涨。
从热门旅游城市来看,飞猪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快报》显示,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成都、深圳、重庆、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成为国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些城市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具体到城市表现,北京文旅市场在假期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4.7%。北京市以“京彩秋韵双节同庆”为主题,推出了4200余场文旅活动和近百条主题线路,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深圳文旅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全市接待游客920.2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7天增长12.4%,其中外国游客入境9.1万人次,增长145.2%;旅游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7.6%。新开业的世界级文旅地标和丰富的沉浸式多元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重庆文旅市场也迎来高峰,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01.5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国内游客花费196.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4%。重点监测的1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1.2%。主要剧场和演艺新空间累计演出567场,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4%,累计接待观众约16.5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6%。
西安文旅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全市共接待游客2007.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9.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和38.7%,接待规模与消费额均创历年黄金周新高。其中,5个重点旅游休闲街区迎客402.61万人次、营收3.06亿元,同比增4.61%、38.7%;10个文商旅融合集聚区累计接待535.8万人次、营收4.53亿元,同比增9.46%、11.1%。
文旅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旅游相关企业超259.9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28.1万家。近五年间,除2022年受疫情影响企业注册数量显著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高位增长。
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省、广东省、山东省的旅游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的企业总数超过63.6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25.5%。这反映出这些地区在文旅产业发展上的领先地位。
在资本市场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收盘,A股旅游概念板块共有139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的上市公司达19家,其中*ST亚振、金马游乐、巨人网络、宏景科技、园林股份5家公司股价实现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新增“旅游概念”。9月1日,城建发展因黄山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并涵盖多种业态,新增“旅游概念”。公司表示将把握好“黄山风景区东大门索道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竣工”的契机,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9月5日,慈文传媒因联合打造的多维沉浸数字展演项目《白蛇·一念青城》在青城山景区内开幕营业,新增“旅游概念”。该项目将科技与传说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东方奇幻之旅。
9月15日,博瑞传播因大力打造“成都非遗博览园焕新升级项目”而新增“旅游概念”。该项目是公司布局文创新消费领域的重要举措,有望为成都打造一个文创消费新高地。
9月19日,豆神教育因推出知识旅行新概念并探索式开发文史研学业务而新增“旅游概念”。2024年度,公司文旅游研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33.65万元。
9月22日,绿地控股因早在2005年就涉足酒店旅游业并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新增“旅游概念”。今年上半年,公司推出“336”入境游战略,全力推动海外游客“来上海、游中国”。
9月30日,海天瑞声因参与陕西智慧文旅项目而新增“旅游概念”。该项目由华为与陕文投集团合作打造,包括建设高质量文旅数据集、构建AI文旅垂直大模型等。海天瑞声将基于其丰富的数据服务经验,深度参与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