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中的核聚变与超导概念板块表现活跃,相关个股集体走强。截至10月9日收盘,万得核聚变概念指数涨幅达7.82%,万得超导概念指数上涨6.17%。市场分析指出,这一轮行情与安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的关键进展密切相关。
BEST项目近日迎来里程碑式突破——装置主机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完成研制并精准安装至主机大厅。这一进展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正式迈入新阶段。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透露,BEST装置预计于2027年建成,未来五年内有望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的目标。作为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BEST项目承载着推动可控核聚变技术工程化的重要使命。
资本市场迅速反应,多只相关个股涨停。西部超导、哈焊华通、中洲特材、中国核建、海陆重工、合锻智能、中核科技、东方电气、永鼎股份、上海电气等十只个股集体封板。值得注意的是,核聚变与超导板块年内累计涨幅分别达60.31%和53.02%,持续成为市场焦点。
聚变能装置的研发涉及多项核心技术。熟悉该领域的工程师介绍,真空室、冷屏、线圈盒、偏滤器及杜瓦等部件构成主机系统核心装备。其中,超导线材作为关键材料,直接决定装置性能。以西部超导为例,公司自成立之初便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为CFETR项目提供超导线材,并明确将合肥BEST项目列为重要需求方向。
多家上市公司深度参与BEST项目。合锻智能披露,公司不仅中标真空室扇区、窗口延长段等制造项目,还在偏滤器预研中承担核心工艺开发任务。其董事长严建文同时担任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孵化,注册资本已增至145亿元,聚焦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上海电气作为核聚变主机系统核心装备的长期供应商,自2000年起便参与相关项目。公司表示,已形成特种材料、精密焊接、极限尺寸加工等四大核心能力,开发出超低温性能316LN锻件、激光打底焊接系统等国际先进技术,相关装备已应用于BEST装置。
产业链其他环节同样活跃。河钢股份旗下舞钢公司生产的高端钢板被用于BEST项目关键部位制造。尽管未被列入概念板块,但多家传统制造企业正通过供应链参与核聚变技术攻关,凸显产业协同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BEST项目推进,核聚变产业链从材料、装备到工程化的全链条价值正在释放。市场对技术突破的预期持续升温,相关企业有望在商业化进程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