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肉类加工行业,双汇曾凭借一根火腿肠打开市场,如今这家全球最大的肉类企业正试图在新消费赛道上寻找新的增长点。近期,双汇在宠物食品、健康轻食和卤味熟食三大领域接连落子,展现出向新消费转型的坚定决心。
双汇的战略转型首先瞄准了宠物食品市场。9月25日,中誉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双汇发展作为投资方现身股东名单。这家总部位于河南漯河的企业,与双汇同处一城,其董事长安中平透露,双方早在企业落户之初就建立了原料供应合作,双汇的"48小时鲜肉锁鲜链"为中誉宠食提供了稳定优质的肉类原料。此次战略投资后,双方计划在原料供应、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化协同,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宠物食品。
在健康轻食领域,双汇推出了高端品牌"简颂"。战略投资中誉宠食的次日,双汇在许昌举办新品发布会,推出沙拉鸡胸肉、鸡小胸及午餐肉系列。双汇方面表示,这并非简单的产品拓展,而是对健康轻食赛道的战略深化。未来,双汇将持续聚焦肉食产业,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产品。
卤味熟食赛道也成为双汇重点布局的方向。据报道,双汇已启动新型餐饮门店项目,计划在未来一年新增100家社区熟食门店。目前,双汇在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200余家熟食门店,此次新店型和扩张计划旨在强化餐饮供应链能力,实现从B端到C端的延伸。不过,当前卤味行业整体面临挑战,"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均出现销量下滑和闭店增多的情况。
双汇的转型背后,是主营业务面临的增长压力。自1987年洛阳肉联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以来,双汇已走过30余年历程。2020年,双汇业绩达到巅峰,营收和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市值突破2100亿元。但此后,公司业绩出现四连降,直到今年二季度才遏制住下滑趋势。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双汇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3.0%,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6%,主要受肉制品业务收入降幅拖累。
作为双汇核心品类的火腿肠业务,近年来表现持续低迷。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双汇包装肉制品营业收入逐年下滑,从2021年的273.51亿元降至2024年的247.9亿元。尽管双汇尝试推出巴黎火腿、伊比利亚发酵火腿等新产品,但未能复制"双汇王中王"的辉煌。业内人士指出,传统即食肉制品在饮食结构变化和餐饮多样化的冲击下,市场认可度正在减弱。
面对主营业务的困境,双汇选择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投资双管齐下。在河南这个食品工业大省,双汇正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在宠物食品、健康轻食和卤味熟食等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消费分级趋势的深化,这条食品工业深加工产业链有望孕育出更多新消费巨头,这也为双汇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