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年度演讲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以《改变》为主题,系统回顾了小米近五年的战略转型历程,重点披露了汽车业务与芯片自研的突破性进展。这场演讲不仅展现了小米在技术攻坚中的韧性,更揭示了其向全球高端科技品牌迈进的决心。
面对行业巨头的竞争压力,雷军坦言小米曾经历深刻反思。"十年前,苹果、三星、华为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前,网络上关于'组装厂''技术空心化'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他透露,正是通过围棋复盘思维,团队找到了破局之道: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2024年玄戒O1芯片成功点亮,标志着小米成为全球少数掌握手机SoC核心技术的企业。这项耗时十年、预算超500亿元的工程,被雷军定义为"生存必由之路"。
在汽车领域,小米同样展现出颠覆者的姿态。雷军披露,SU7 Ultra项目曾因战略调整暂时搁置,但团队通过拆解研究特斯拉Model Y等竞品车型,最终在2024年重启并实现量产。这款对标保时捷Taycan的纯电性能车,搭载了小米自研的玄戒O1芯片,形成"芯片+汽车"的技术协同效应。"我们购买了三台Model Y进行逆向工程,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所有新势力借鉴。"雷军在演讲中特别强调。
当晚同步发布的小米17系列手机,成为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该机型全球首发第三代3nm制程的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配备7000mAh金沙江电池,续航能力达到iPhone 17的两倍。在实测对比中,搭载磁吸充电宝的iPhone 17电量耗尽时,小米17仍保有26%电量。创新设计的妙享背屏功能,支持后置主摄自拍预览,6.3英寸与6.9英寸双版本策略,进一步强化了高端市场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产品发布直接跳过16系列命名,彰显小米重塑品牌高度的野心。雷军特别提到,通过引进卢伟冰等外部顶尖人才,小米高管团队已完成新老交替,为持续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尽管原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密事件离职,但当晚其仍通过线上方式关注演讲,折射出企业内部对技术保密的高度重视。
从芯片突围到汽车造梦,小米正以技术为矛、创新为盾,在高端科技战场开辟新赛道。这场持续五年的战略转型,不仅改写了中国制造的标签,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终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