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影像领域创新发展的盛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以“重塑影像未来生态”为核心主题的第三届“一起重塑影像季”活动,吸引了AI技术领域的先锋人物、影视行业的领军者以及跨界创新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AI+影像”和“影视多元化创作路径”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活动的主题对谈环节《AI——朋友还是对手?》中,AIGC软件A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太兵与知名导演、编剧俞白眉,电影美术指导李淼以及AI短片导演叶志祥等嘉宾同台交流。吴太兵结合万兴科技在AIGC创意工具研发、大模型构建以及全球创作者生态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对AI技术在影像创作领域发展趋势的见解。
吴太兵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创作方式与AI创作将长期并存。传统创作工具将继续服务于专业领域,而新一代AI工具则降低了创作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创作中来,推动“创意平权”的实现。他指出,全民创作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数字时代的创作者,艺术家的独特性将在AI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讨论AI对人类创作的影响时,吴太兵将AI比喻为人类的孩子。他表示,人类始终会走在前面,但AI在部分能力上可能会超越人类。AI虽然会替代一些工作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职业机会。在影视行业,尤其是短剧等领域,AI已经展现出显著的降本增效作用和创意实现潜力。
针对AI对职业发展路径的影响,吴太兵认为,技术不会阻碍个人的成长通道,而是将原本需要逐步攀登的阶梯升级为更高效的电梯。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敢于尝试新技术,并学会利用它。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制作模式的变革,影视行业的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新的工种如Prompt美术指导、AI协作师、AI伦理审计师等应运而生。欧盟已经试点相关认证课程,通过考核的剪辑、调色师平均薪资提升了18%。
近年来,万兴科技在AI领域持续发力,积极吸纳全球顶尖人才,推动AI技术在影视和文创等领域的应用。公司已经在这些领域打造了多个标杆案例,验证了AI技术对创作流程的重塑作用以及对音视频内容创作的赋能价值。
在人才布局方面,万兴科技注重引进音乐、美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将他们的艺术素养与AI技术相结合,为创作者在AI时代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公司旗下产品万兴天幕创作广场支持用户通过一句话生成视频、图片或音乐,降低了创作门槛。
在AI技术落地方面,万兴科技今年6月正式推出了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2.0,并上线了万兴天幕创作广场及万兴天幕AI App,逐步构建了Web/移动端原生应用矩阵。这些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低门槛、更真实可控、更高性价比的创作体验,首月AI视频生成单条价格低至0.25元。万兴科技还与深圳广电、湖北卫视等机构合作,打造了多个AIGC赋能文创的标杆案例,如与湖北卫视联合制作的AI创意短片《黄鹤楼》,与深圳广电合作推出的渔业非遗AI宣传片《AI耀鹏城 鱼灯舞星河》,以及为“前海5号楼”打造的“人才热带雨林”交互体验平台。
作为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万兴科技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万兴喵影、万兴播爆、万兴脑图(原亿图脑图MindMaster)、万兴图示(原亿图图示)、Wondershare SelfyzAI等知名产品,在产品覆盖面、营收规模和全球化程度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