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期间,旅游市场热度飙升,酒店价格随之大幅波动,成为观察各地旅游情况的重要指标。近期,有网友反映江西景德镇某酒店国庆期间客房价格飙升至每晚近千元,而9月同类型房间仅售90元,涨幅超过十倍,引发广泛讨论。
羊城晚报“记者帮”团队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调查,选取全国约50个城市作为样本,涵盖一线城市、热门旅游目的地及部分中小城市。为确保数据可比性,研究统一采用“飞猪”App搜索“汉庭酒店”价格,该品牌因分布广泛、价格敏感成为理想观察对象。对于香港、澳门等无汉庭门店的地区,则选取当地代表性酒店替代。对比日期设定为9月26日(工作日基准价)与10月3日(国庆高峰期),均选取“大床房”或“高级大床房”房型,通过价格涨幅反映旅游热度变化。
统计结果显示,澳门酒店价格从849元跃升至5534元,涨幅超过5.5倍,位居全国首位。广西阳朔、广东潮州紧随其后,价格分别从155元涨至711元、183元涨至747元,涨幅均超3倍。汕头、桂林、绍兴、北海、厦门、徐州、连云港等城市涨幅超过2倍,形成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
从地域分布看,涨幅前十城市中,大湾区、粤东地区、广西、福建占比突出。这些地区文旅资源丰富、交通网络发达,叠加“短途游”“周边游”需求激增,成为国庆假期游客首选目的地。例如,潮州古城、阳朔漓江等景点周边酒店一房难求,价格水涨船高。
与热门旅游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工业型城市或商务出行需求旺盛的地区酒店价格涨幅有限。统计显示,东莞酒店价格仅从192元涨至197元,涨幅2.6%;周口从136元涨至142元,几乎持平。商丘、南通、南充等城市涨幅在0.4-0.7倍之间,北京、深圳、佛山等一线城市或经济重镇涨幅也未超过1.2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传统旅游热门城市虽游客量庞大,但酒店价格涨幅普遍低于二三线旅游城市。分析认为,一线城市酒店供给充足,商务出行需求分散了旅游客流压力,而中小旅游城市因资源集中、承载力有限,价格弹性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