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AI技术正深刻改变中国低代码与零代码开发市场格局。最新发布的《AI时代下中国低代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该领域市场规模已从2024年的52.1亿元跃升至预测的2029年13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3%。这项由边缘工具向核心开发平台转型的技术,正以每年超两成的增速重塑企业软件生产模式。
企业用户需求呈现显著变化。调研显示,76%的用户将开发效率提升作为首要诉求,67%关注成本优化,50%期望赋能业务人员自主开发。值得注意的是,AI能力成为新关注点,65%的用户强调平台需具备低学习成本,57%要求功能健壮性,52%关注智能赋能水平。这种需求转向促使厂商在GenAI(生成式AI)应用上展开激烈竞争,用户对代码准确性、安全合规及实际效率提升的期待远超基础功能。
行业应用呈现差异化特征。金融领域聚焦合规与系统集成,某国有银行通过低代码平台实现监管报送效率提升40%;制造业侧重生产流程优化,某汽车厂商利用IoT接入功能将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零售电商则通过智能推荐组件提升用户转化率。但复杂业务逻辑实现、多系统集成等挑战仍普遍存在,61%的组织认可低代码对业务敏捷性的提升价值,却面临技术深度不足的困扰。
市场格局中,道一云、普元信息、瀚码技术等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道一云七巧平台服务超200家央国企,其可视化建模功能使项目交付周期缩短60%;普元信息"一开"平台通过AI代码生成技术提升开发效率300%,在政务领域占据35%市场份额;瀚码技术深耕制造业,其数字孪生功能帮助某电子厂商将产品良率提升至99.2%。这些案例显示,垂直行业深度服务能力正成为厂商核心竞争力。
技术融合趋势加速显现。报告预测,到2028年80%的低代码项目将融入GenAI能力,60%以上客户将采用智能自适应开发平台。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专业开发者与公民开发者界限模糊,更催生新型产研组织形态。某科技公司已试点"AI教练+人类开发者"协作模式,使初级工程师产能达到资深工程师水平。安全合规领域同样创新,某平台通过AI自动生成符合等保2.0标准的代码模块,将安全开发成本降低55%。
投资市场对此反应积极。调研显示,73%的企业愿意为集成AI能力的低代码平台支付20%以上的溢价,金融、制造行业这一比例分别达81%和76%。资本流向也印证这一趋势,2024年低代码领域融资事件中,68%涉及AI能力增强型产品,单笔融资额较传统平台高40%。这种市场热情预示着,AI赋能的低代码开发正从技术革新走向商业价值兑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