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中国低代码与零代码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日发布的《AI时代下中国低代码/零代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这一领域正从边缘辅助工具向核心开发平台快速演进,AI技术的深度融入成为关键驱动力。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低代码/零代码市场规模已达52.1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131.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3%左右。这一增长背后,是61%的企业用户认可其显著提升业务敏捷性和研发效能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于集成AI能力的产品表现出强烈投资意愿,愿意为此支付更高溢价。在用户需求层面,开发效率(76%关注度)、成本控制(67%)和业务人员赋能(50%)构成核心诉求,同时对AI能力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平台选择标准呈现多元化特征:65%的用户重视用户体验与学习成本,57%关注功能健壮性,52%则聚焦智能赋能水平。随着生成式AI(GenAI)技术成熟,用户期待已从基础能力转向实际落地价值,特别关注开发效率提升、代码准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安全合规性。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展现出差异化特征:金融行业强调合规性与系统集成,制造业聚焦生产流程优化与IoT设备接入,零售电商则侧重于全渠道业务整合。
市场格局中,道一云、普元信息、瀚码技术等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道一云通过七巧低代码平台服务众多央国企,普元信息"一开"平台实现开发效率300%提升,瀚码技术则深耕制造业数字化,为多家头部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这些案例表明,行业头部厂商正通过垂直领域深耕和技术创新构建壁垒。
技术融合趋势方面,GenAI与低/零代码平台的深度整合成为必然。报告预测,到2028年将有80%的低代码项目融入GenAI技术,超过60%的客户将采用智能自适应开发平台。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专业开发者与公民开发者的协作,更催生出新型产研组织形态和共创平台。在安全合规领域,数据隐私保护、算法透明度和系统稳定性成为企业关注的三大焦点,特别是在金融、医疗等受监管行业。
面对复杂业务逻辑实现和系统集成等挑战,厂商正通过模块化设计、开放API接口和预置行业模板等方式提升解决方案的适应性。随着AI代理(Agent)技术的突破,未来低代码平台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能够根据业务场景自动生成最优解决方案,这将重新定义企业级应用的开发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