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近期因重要股东减持计划引发市场关注。作为持股比例超5%的股东,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剑南春”)宣布拟于2025年10月27日至2026年1月2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这是剑南春自2000年入股华西证券以来首次披露减持计划,若按9月25日收盘价计算,顶格减持可套现超2.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剑南春2000年通过参与华西证券合并重组及增资扩股成为股东,初始持股比例达8.49%。2011年华西证券增资时,剑南春主动增持,但2018年上市后因新股发行被动稀释至6.37%。此次减持前,其持股比例已连续7年未变动。减持完成后,剑南春持股比例将降至5.79%,仍为第四大股东。华西证券强调,此次减持系股东基于自身经营需要,不会对公司治理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从股权结构看,华西证券呈现明显的“川企集中持股”特征。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前三大股东泸州老窖集团、华能资本、泸州老窖股份合计持股近40%,且自上市以来未发生减持。前十大股东中国有资本占比超48%,公司控制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除剑南春外,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四川知名酒企均位列股东名单,这种产业资本深度参与的格局与华西证券的地域属性及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近期券商行业股东减持潮涌现。中银证券公告显示,其股东江西铜业计划在8月28日至11月27日期间减持不超过3%股份。江西铜业实际控制人为江西省国资委,此次减持原因为“自身经营发展需要”。若顶格实施,其持股比例将从4.70%降至1.70%。值得注意的是,江西铜业曾于2022年联合一致行动人江铜财务减持中银证券,此次为时隔3年再度披露减持计划。
对于本轮减持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减持主体以国资股东和产业资本为主,未涉及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且均明确表示不改变公司控制权。减持原因多与股东自身资金需求相关,如业务拓展、流动资金补充等,未体现对券商行业前景的负面判断。部分机构资金的流入与产业资本减持形成对冲,例如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2025年二季度增持华西证券至1.37%,与重庆舸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新进成为十大股东,反映市场对华西证券基本面的分歧较小。
某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早期地方金融机构改制时,引入本地知名企业既能增强公信力,又能实现产融结合。但随着证券业集中度提升,区域性券商面临转型压力。近年监管层鼓励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部分国资股东可能通过减持释放股权空间,为后续战略投资者引入铺路。目前,华西证券股东结构中产业资本与国有资本并存,这种多元化格局或为其应对行业变革提供一定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