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风波,让知名餐饮品牌西贝与公众人物罗永浩陷入舆论漩涡。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公开吐槽西贝,称其菜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并呼吁推动立法要求餐馆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此言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
西贝莜面村于9月11日晚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罗永浩的指控作出强硬回应。西贝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六部门今年3月发布的预制菜定义,罗永浩当日所点菜品“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发布会详细还原了用餐过程:罗永浩一行五人于下午2点40分到店,在包间内点了13道不同菜品,其中“牛肉土豆条”和“羊肉串、烤馕”各点双份,共15份菜品。用餐全程约50分钟,结账时罗永浩还曾表示“听说挺好”。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发布会上公开了罗永浩的消费菜单,并宣布两项承诺:一是“不好吃,不要钱”,顾客可随时退单;二是欢迎顾客参观后厨,监督菜品制作全过程。9月12日起,西贝在全国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消费者可任意点选菜单中的菜品。不过,贾国龙强调,这并非固定套餐,而是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
面对西贝的回应,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好,来吧。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随后,他发布10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贾国龙则明确表示,西贝将起诉罗永浩,称其言论对品牌商誉造成极大伤害,并强调罗永浩的“博主行为”已超出正常消费者评价范畴。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西贝可主张罗永浩的言论构成名誉权侵害,但需证明其存在虚假性、主观恶意及实际损害。罗永浩则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主张其言论属于消费者监督批评权,但需提供真实消费体验的证据。若法院认定“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为夸大其词的个人感受,可能判定不侵权;若认定为具体事实指控且无法证实,则构成诽谤。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去年3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需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不包括主食类食品。若西贝部分菜品使用中央厨房预加工食材但未明确标注,可能需承担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责任,但不足以支持罗永浩的“全预制菜”指控。目前,双方纠纷仍持续发酵,舆论普遍关注后续法律判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