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近期因预制菜相关争议话题持续发酵,相关讨论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单。在“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西贝创始人兼董事长贾国龙近日公开回应相关质疑。
贾国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受此次风波影响,西贝门店经营数据出现明显波动。他表示,9月10日与11日两天,全国门店日营业额较平日减少100万元,预计12日当天的营业额降幅将扩大至200万至300万元区间。
针对社会对预制菜的普遍担忧,贾国龙认为当前公众存在认知偏差。他强调,预制工艺与预制菜存在本质区别,“所有餐饮制作都需要预制环节,从毛菜清洗到净菜处理,从食材预处理到调味预配,这些都属于预制范畴”。他以高端食材为例指出,鱼翅需要提前数日泡发,红烧肉需提前十余小时炖煮,这些工序本质上都是预制工艺的体现。
当被问及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时,贾国龙明确表示:“我们确实采用预制工艺,但严格意义上不算预制菜。餐饮行业的预制程度与出餐效率、标准化程度直接相关,越是注重品质的菜品,越需要提前准备。”他进一步解释称,预制程度不应简单以“预制”或“现做”划分,而应建立更科学的分级标准。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添加剂问题,贾国龙特别说明:“很多预制菜品完全不使用防腐剂,通过零下18度冷冻技术即可实现保鲜。餐饮工业化是必然趋势,但具体实现方式取决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调味品使用和储存条件等多个因素。”
面对持续发酵的舆论争议,贾国龙表现出务实态度。他表示已不再执着于公开辩解,“真正的口碑来自门店服务,我们要把每桌客人的用餐体验做好。如果确实存在问题,就立即整改,比如客人反映菜品温度不够,我们就加强保温措施”。
就在贾国龙表态后,9月13日罗永浩通过社交媒体再次发声,建议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堂食菜品应明确是否采用预制工艺,或直接标明预制菜属性”。这场关于预制菜的讨论仍在持续,餐饮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差异亟待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