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郑州航空港区迎来了一场跨境电商领域的盛会——全球跨境电商河南产业带供采对接会暨优质产业用地推介会。会上,1688、亚马逊、TikTok、SHEIN等国际知名电商平台,以及百余家月销售额在千万至一亿美元之间的跨境大卖家齐聚一堂,带着全球订单寻找合作伙伴,为河南本土企业开辟了“出海”新通道。
近年来,河南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该省已成功获批设立7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贸易网络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豫货出海”与“海货入豫”的双向通道日益畅通。其中,郑州航空港区作为河南跨境电商的核心区域,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该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58.5亿元,同比增长55.6%;今年上半年,交易单量更是激增79.82%,持续领跑全省。
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约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高出货物贸易整体水平9个百分点,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2%。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大布局力度,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河南作为先行者,早在2012年便与上海、宁波、重庆、杭州等城市一同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6年1月,郑州又获批成为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此后,河南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384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665.5亿元,稳居全国前列,远超湖北(679.7亿元)、湖南(545.2亿元)等中部省份,成为全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中部引擎”。其中,郑州作为核心枢纽,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458.8亿元,稳居中部第一,被誉为“中部跨境电商第一城”。
然而,河南跨境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近年来,各省市在跨境电商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河南作为早期起步者,出现了“掉队”现象。例如,在2022年商务部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中,郑州从上一年度的第一档滑落至第二档。从综试区数量来看,广东以21个位居榜首,山东、江苏、浙江紧随其后,数量均超过10个,且四省均实现了地级市综试区全覆盖。中西部省份中,四川已达9个,而河南目前仅有7个。
除了综试区数量上的差距,河南跨境电商还面临着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的问题。郑州师范学院院长张铟曾指出,河南口岸的跨境电商出口包裹主要来自深圳、浙江、上海等电商业发达地区,本地优势出口产业与跨境电商的结合力度有待加强。
为应对这些挑战,河南今年启动了“跨境电商+产业带”活动,并编制了全省跨境电商产业地图,发布了涵盖家具家居、机械制造、工程建材等17个产业类别的138家“源头工厂”目录,旨在精准对接供需,推动特色产业带出海。同时,河南还携手山东、浙江、重庆等省市跨境电商协会,推动行业跨区域融合发展,助力跨境电商企业“抱团出海”。
根据规划,到2025年,河南跨境电商交易额将突破3000亿元。不久前出台的《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构建多业态集聚、进出口并重、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电商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