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许多企业领导者的人设并非真实性格的自然流露,而是经过专业团队精心策划、包装和推广的结果。这种“人造人设”虽然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吸引投资,但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企业家的实际言行与其塑造的公众形象出现偏差,便可能迅速引发公众质疑,甚至导致精心构建的人设崩塌。
在资本市场的逻辑下,企业家需要向投资者和市场讲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为了使这个故事更具吸引力和传播性,一个鲜明、易于记忆的“人设”往往成为关键要素。通过塑造特定的形象,企业家试图在公众心中建立信任,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支持。然而,这种策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能否始终如一地维持其人设。
近期,某知名企业家于东来删除此前力挺西贝餐饮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此前,他曾公开表达对西贝的支持,甚至发文感谢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然而,随着舆论的变化,他选择删除了相关内容。这一举动被解读为人设管理中的一次调整,也反映出企业家在面对公众期待与实际情况冲突时的困境。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此前曾明确表示,西贝“100%没有预制菜”,这一声明同样引发了讨论。企业家的公开表态往往被视为其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任何与承诺不符的行为都可能成为公众质疑的导火索。于东来删除言论的事件,正是这种风险的典型体现。
信任的建立需要长期积累,但崩塌往往只在瞬间。企业家的人设一旦出现裂痕,修复起来将极为困难。公众对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刻意营造的形象都可能被视为不真诚。因此,如何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保持人设与真实的一致性,成为当代企业家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