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集团(简称新交所)首席执行官罗文才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新两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正持续深化,跨境投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亚洲重要的多元化资产交易平台,新交所已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其中ETF产品互联互通成为跨境投资高效化的典型范例。
今年7月,奥明易方达创业板ETF在新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新加坡首只采用新币对冲机制的创业板指数ETF。这一产品落地标志着中新ETF互联互通机制再添新成员。据统计,截至7月底,中新ETF互通框架下已有10只跨境ETF产品上市,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0亿元人民币,覆盖科技、消费、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
罗文才指出,中新ETF互通机制为全球投资者开辟了高效参与双边市场的通道。通过该机制,国际资本可便捷配置中国优质资产,同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也能获得更稳定的融资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新交所多资产平台中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等品种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造船业、消费科技等领域的咨询量持续增加。
在服务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方面,新交所展现出独特优势。罗文才强调,东盟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预计2030年将跃居第四位,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金融桥梁,新交所通过简化IPO流程、优化二次上市框架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目前,从申请到上市的时间已缩短至6-8周,二次上市适用范围扩展至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罗文才说,新交所拥有包括资管机构、家族办公室在内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近期观察到更多资金流向中国市场。特别是人工智能、新技术等创新领域,以及消费科技、支付等增长型行业,受到国际资本高度关注。为满足市场需求,新交所正与中国境内交易所合作开发更多追踪亚洲增长潜力的主题指数。
指数合作成为中新金融合作的新亮点。2024年1月,上交所与新交所联合编制的中证新交所亚洲新兴市场科技指数正式发布,目前双方正在推进更多跨市场指数的商业化应用。这些指数涵盖不同行业主题,未来有望与ETF产品挂钩,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
在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的50亿新元“证券市场发展计划”已取得实质进展,其中20%资金分配至3家资管机构。罗文才表示,新交所将持续优化监管框架,在需求端、供给端同步发力,强化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全球吸引力。对于拟上市企业,新交所提供从前期投资者接触到上市后流动性支持的全方位服务,构建长期价值增长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