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施耐德电气中国“智”造升级:以创新为引擎 深耕本土研发与生态

   时间:2025-09-11 01:02:10 来源:东方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近日走进施耐德电气位于上海普陀区的工业基地。这座拥有30年历史的厂房内,既有从法国引进并服役25年的自动化设备,也有代表全球顶尖水平的第三代全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两种不同年代的制造技术在此交融,生动诠释着中国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作为全球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领军企业,施耐德电气的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企业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1995年在普陀区成立的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已成为集团全球工业控制器生产的核心枢纽,其交流接触器、断路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数据中心、冶金等关键领域。

通过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上海普陀工厂实现了生产效能的革命性突破。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67%,新产品上市时间从4-5年压缩至最短6个月。该工厂先后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十余项权威认证,成为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企业构建的“中国中心”战略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形成研产供销服一体化的敏捷运营体系。目前在中国布局的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本地采购率超过90%,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区域供应链网络,既保障本土市场响应速度,又能无缝对接全球资源。

研发领域同样成果斐然。自1999年成立中国研发中心以来,施耐德电气完成了从产品国产化到全球原创的技术跨越。当前中国与法、美、印并列成为四大研发基地,拥有2200余名工程师和3000余项专利。北京、上海、无锡等五大研发中心持续加大投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网络。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特别强调,上海研发基地聚集了大量产业化人才,通过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现在我们可以完成中国设计、中国原创的产品开发,这得益于上海完善的人才体系和政策支持。”他透露,企业连续三年位居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首,正是这种创新生态的直接体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