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并购重组活动持续升温,外资机构在部分公司停牌前精准入股的现象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以东珠生态(603359.SH)为例,这家正在推进重大资产重组的环保企业,其股东名单在停牌前出现显著变化,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等外资机构新晋成为前十大股东。
根据东珠生态9月9日披露的交易预案,截至8月26日(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摩根士丹利持有154.78万股,占总股本0.35%,位列第七大股东;瑞士联合银行持有148.32万股,占比0.33%,位列第八大股东。与此同时,华泰证券及自然人陈碧雯也首次进入前十大股东行列。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股价在停牌前20个交易日累计上涨27.36%,显著跑赢同期上证指数7.17%和行业指数8.57%的涨幅。
市场异动在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尤为明显。8月26日,东珠生态股价大涨7.85%,换手率高达18.95%,主力资金净买入839.25万股,对应金额7141.61万元,而中小投资者呈现净卖出态势。复牌后首个交易日(9月10日),公司股价直接封死涨停板,收于9.22元/股,提前布局的资金已实现可观浮盈。
此次重组方案显示,东珠生态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凯睿星通信息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89.49%股权,切入卫星通信与空间信息技术领域。标的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参与"神舟系列飞船搜救""地月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不过,从财务数据看,凯睿星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81.64万元,难以完全覆盖东珠生态同期953.89万元的亏损。
进一步梳理发现,摩根士丹利在多起重组案例中呈现"精准卡点"特征。以厦门港务(000905.SZ)为例,该公司3月11日停牌筹划重组,摩根士丹利在停牌前一日(3月10日)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0.35%;3月17日公布方案后,3月31日的股东名单中已不见其踪影。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天元宠物(301335.SZ)身上,该公司3月3日停牌,摩根士丹利2月28日入场,3月14日公布方案后,3月31日即退出股东名单。
股价异动现象在相关案例中屡见不鲜。厦门港务停牌前一日(3月10日)股价涨停,创近一年新高;哈森股份(603958.SH)、富煌钢构(002743.SZ)、深康佳A(000016.SZ)等公司在2024年筹划重组期间,停牌前均出现股价异动或涨停情况。这种"停牌前突击入场、方案公布后快速撤离"的模式,引发市场对信息获取渠道的质疑。
数据显示,自2024年7月下旬以来,摩根士丹利QFII席位至少参与10余家重组上市公司的前期布局,多数在停牌前完成建仓,并在复牌后短期内减持。这种高频次的"精准操作",使得单个案例的偶然性解释显得乏力。目前,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相关QFII账户的实际控制人是谁?是否存在未公开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些问题仍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核查。
东珠生态此次重组的定价机制也引发讨论。公司确定发行价格为5.47元/股,依据为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但当前股价已较该定价高出近70%。与此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超1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48.69%,显示控股方存在一定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