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先款后车”引众怒,产能困境还是霸王条款?

   时间:2025-08-22 17:00:3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小米汽车SU7系列车型的交付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多位预订了SU7及SU7 Ultra的车主纷纷发声,控诉在未收到车辆的情况下,被要求在短时间内结清尾款。

据了解,这些车主在车辆仍处于排产阶段,预计还需22至25周才能交付的情况下,突然接到了交付顾问的通知,要求在7天内完成尾款支付。其中一位车主坚持要求“验车后付款”,却收到了销售的最后通牒:不按时付款将取消订单,并没收2万元定金。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法律界的关注。小米购车协议中关于尾款支付的条款被指存在“霸王条款”的嫌疑。协议规定,用户在收到付款通知后7日内需付清尾款,且小米有权“随时通知付款”,拒绝支付则视为违约,定金不予退还。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廖建勋律师指出,这一规定明显偏离了正常的交易习惯,将更多的风险和责任强加给了消费者。

同时,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也表示,如果格式条款单方面免除经营者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那么这些条款可能会被直接认定为无效。这一观点进一步加剧了事件的争议性。

与小米的做法相比,特斯拉、蔚来等品牌普遍支持验车后支付尾款,而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也多在提车时结清尾款。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更是直言:“先验车再交钱是基本权利。”

除了法律界的质疑外,小米的这一政策还被认为是为了打击黄牛囤单。分析人士指出,SU7和SU7 Ultra这两款高价车型是黄牛转卖套利的重点目标。小米通过提前支付尾款的方式筛选真实车主,以加速真实需求的交付,并清除投机性订单。然而,这一政策的执行过程并不透明,导致多位普通用户被“误伤”。

小米的产能困境也是导致这一事件的重要因素。SU7系列的排产周期长达38至41周,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供应链压力使得小米选择将风险转嫁给部分“高风险”用户。然而,这种做法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和信任危机。

面对消费者的强烈反应和法律界的质疑,小米方面尚未给出明确的回应。然而,多位律师已经为消费者指明了维权路径。他们建议收到通知的准车主可以要求小米明确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并在协商后再进行付款。如果沟通无果,消费者还可以向消协投诉或提起诉讼。

这场风波不仅揭示了小米汽车在交付管理体系上的脆弱性,也引发了行业对于消费者权益与供应链效率之间平衡的深刻思考。一位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SU7 Ultra准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这样的质问:“当情怀遭遇条款,谁该承担风险?”这一问题无疑值得所有面临交付压力的车企深思。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