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备受瞩目的雷军年度演讲如期举行,这已是第六次与公众见面。演讲内容不仅涵盖了小米近年来的战略转型,还深入探讨了造车与芯片研发背后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共鸣。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分享中,雷军坦言,小米创业十年时曾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外部,苹果、三星、华为等巨头如高山般难以逾越;内部,团队疲惫,质疑声四起,甚至有人认为小米只是“组装厂”。面对内忧外患,雷军选择了一条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的路——复盘。
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四五十次深度复盘,梳理小米的成功与失败,最终决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复盘,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重新理解过去、酝酿未来的关键。它帮助小米在混沌中抽身,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身,从而找到破局之路。
雷军在演讲中强调,复盘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通过复盘,小米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避免了在错误路径上继续消耗。这一过程,也让雷军深刻体会到,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而复盘正是将抽象焦虑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桥梁。
面对失败,雷军的观点同样引人深思。他以小米造芯为例,指出失败本身并不可怕,正视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小米曾自主研发“松果”芯片,但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然而,小米并未被恐惧打倒,而是坚持下来,最终在2024年成功研发出玄戒O1芯片。
雷军认为,畏惧困难、恐惧失败是人的本性,但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敢于直面恐惧的人。失败不是胜利的反义词,而是胜利的一部分。它诚实地指出我们的不足,逼我们面对问题。那些愿意倾听失败的人,最终也会听到胜利的敲门声。
在演讲中,雷军还分享了小米SU7 Ultra征战纽北的故事。起初,他们连续发了20多封邮件联系纽北官方,却石沉大海。后来,他们争取到了两天时间,却因大雨而白跑一趟。然而,小米并未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终成功征战纽北,赢得了尊重。
回顾这段经历,雷军说:“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这句话引发了广泛共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怀着急功近利的想法,总希望不劳而获就能成就非凡。然而,雷军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生也从来没有不费吹灰之力的收获。
雷军还提到了凡客创始人陈年的故事。陈年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燃起了斗志,决定把整个公司搬到杭州,从零开始全面转型直播电商。这一决定深深打动了雷军,也让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55岁正是闯的年纪。”
陈年的例子告诉我们,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在传统的观念里,越年长就意味着越要保守和安定。然而,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慷慨和宽容的,它不会以年龄为戒尺去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资格去改变自我。时间从不会阻挡改变,只会见证改变。
作家毛姆曾说:“人生处处是起点,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人生最遗憾的,不是“我失败了”,而是“我本可以”。因此,从今天起,把“已经晚了”换成“正好开始”。你想健身,今天就下楼跑步;你想学习,现在就打开课程;你想改变,此刻就迈出第一步。
最后,雷军的话转送给大家:“改变,本身就是希望,路可以重新走,梦可以重新做,未来可以重新书写。改变,更是一种信念,敢于破局,豁达乐观,始终相信更美好的明天。愿每一个正经历改变的人,不被风雨阻挡,迎来属于自己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