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简称“二永债”)市场迎来一轮赎回高峰。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25日,本月已有15只“二永债”完成赎回,赎回总额突破3026亿元,远超往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中国货币网披露的信息显示,绍兴银行、长春农商行等至少8家金融机构已宣布将启动赎回程序,涉及债券票面利率普遍高于新发行债券。
从具体案例看,9月25日当天,交通银行与东营银行分别赎回300亿元和25亿元永续债,票面利率分别为4.59%与4.80%;承德银行则赎回15亿元二级资本债,利率为4.60%。这三只债券均发行于2020年。绍兴银行于9月24日公告称,将于2025年10月30日全额赎回2020年发行的10亿元二级资本债;长春农商行亦在9月19日宣布赎回8亿元二级资本债,利率达5.00%。据不完全统计,本月实际赎回规模有望超过3210亿元,而同期新发“二永债”规模约为1442亿元。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分析指出,银行集中赎回“二永债”是主动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战略选择。这一举措既符合金融监管导向,也为长期稳健经营奠定基础。从市场影响看,短期可能导致“二永债”供应减少、价格波动,但长期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利率差异成为驱动赎回的关键因素。Choice数据显示,9月被赎回或拟赎回的“二永债”利率区间为4.20%至5.40%,而今年新发债券利率多集中在1.88%至2.90%之间,仅北部湾银行等4家机构发行的债券利率超过3%。陈兴文认为,这反映出银行对利率下行趋势的精准预判。通过赎回高利率债券,银行可释放资金,在低利率环境中灵活配置资产,实现收益最大化。
从微观层面看,资本结构调整将重塑银行业竞争格局。率先优化资本的银行在监管考核中更具优势,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国际视角下,这一行为与全球金融市场动态紧密关联,银行通过赎回债券避免长期锁定低利率环境,体现了对全球金融变化的前瞻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城商行与农商行仍是“二永债”的主要发行主体。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建议,中小银行除通过“二永债”补充资本外,还可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或利用优先股、可转债等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优化信贷资产配置与投资结构,提升内源资本积累能力,实现资本结构的多元化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