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内,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落下帷幕。这场以“改变”为主题的分享,不仅回顾了小米过去五年的转型历程,更以战略视角勾勒出企业突破的轨迹。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芯片研发、汽车业务与组织文化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而一系列新品的发布则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与五年前首次年度演讲时“探索未来方向”的基调不同,此次雷军首次以“五年反思”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小米从跟随到引领的蜕变过程。这种转变本身,恰是小米战略升级的缩影——从回应外界质疑转向主动定义行业规则。
芯片领域的突破最具象征意义。今年5月,小米自研的玄戒O1芯片成功量产,这款采用3nm制程工艺的旗舰SoC,凭借一次投片成功的技术实力,直接跻身全球顶尖自研芯片行列。这一成就对小米而言意义非凡:十年前松果芯片项目的折戟曾让企业陷入技术自主的质疑,而今玄戒O1的诞生,标志着小米在核心硬件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
汽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则为转型提供了市场验证。SU7系列上市即成为20万元以上轿车销量冠军,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刷新圈速纪录,首款SUV车型YU7更创下3分钟预定20万辆、18小时锁单24万辆的纪录。这些数据背后,是小米从“能否造车”到“如何造好车”的心态转变——当其他科技企业仍在观望时,小米已用市场表现证明其跨领域竞争的实力。
这种自信同样体现在叙事方式的转变上。早期演讲中,雷军需要反复解释“小米不是组装厂”“造车不是跟风”,而今的分享更多聚焦于技术细节与市场成果。从芯片制程到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从AI算法优化到供应链整合,演讲内容逐渐从概念阐释转向硬实力展示。
“改天逆命”的提出,标志着小米战略思维的深层转变。过去十年,小米常被视为“时代红利”的受益者:移动互联网爆发期,其凭借互联网思维与粉丝经济快速崛起;智能手机黄金期,又以性价比策略占据市场。但雷军此次明确表示,单纯依赖时代机遇的时代已经结束,企业必须在技术拐点与存量竞争中主动破局。
这种转变在三大战役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智能电动车领域,小米不再满足于做“造车新势力”,而是直面特斯拉、比亚迪等全球巨头的竞争,通过自研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构建壁垒;手机高端化进程中,小米通过影像芯片、龙骨转轴等创新,试图打破华为、苹果形成的高端市场格局;AI生态布局上,小米则以“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探索算法、算力与终端应用的协同模式。
小米的转型轨迹,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的集体困境与突围路径。当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技术封锁成为常态,过去那种“轻装上阵”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在逆境中重构竞争力,成为所有科技企业必须回答的命题。雷军的演讲给出了一种可能: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与战略定力,将危机转化为重塑行业地位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