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年售10亿只箱包,河北小镇低价突围后,品牌与品质能否成新名片?

   时间:2025-09-15 20:28:00 来源:电商在线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京津冀地区,快递价格全面上调让白沟的箱包从业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少当地商家在网上感叹,每单利润仅五毛钱,甚至有人直言“卖一单赔一单”。河北白沟,这座被誉为“中国箱包之都”的北方小镇,正因低价竞争陷入发展困境。

白沟的箱包产业以家庭作坊和分散式生产为特色。走在当地街巷,随处可见打眼、铆钉、缝线等工序被拆解成独立环节,由一户户小店和作坊完成。这种模式赋予产业极致的灵活性与低成本优势,却也埋下了恶性竞争的隐患。一位从业者透露,当地工厂为争夺订单,甚至出现“贴钱卖货”的现象——一款背包日常售价30元,为清库存直接降价至25元,利润几乎为零。

白沟的崛起与地理条件密不可分。紧邻国道和铁路的交通优势,让产品能快速销往全国。1977年出生的李红伟回忆,上世纪70年代,镇上主要生产自行车座套和人造革公文包,市场以地摊形式存在,摊主靠吆喝招揽生意。当地人均耕地少,种地难以维持生计,“家家户户做箱包”成为生存选择。农户利用宅基地建厂,喊上亲戚邻里就能开工,甚至有老板笑称“手底下几百个老太太,管饭就行”。

2008年,白沟企业首次亮相广交会,引发外商关注。李红伟的天尚行公司凭借低价优势,接到迪拜客户8个货柜的订单,货值超百万元。她坦言,白沟工人月薪约4000元,远低于沿海地区,房租和运营成本也更具竞争力。张振利的振利达公司则通过严格质检积累了一批老客户,甚至广州商家也会从他这里进货,因为“当地做不出这个价格段的品质”。

然而,低价策略的双刃剑效应逐渐显现。随着长三角平湖、珠三角花都等地的箱包产业走向品牌化,白沟仍深陷低价泥潭。网购普及后,当地“网供一条街”兴起,但网供商为争夺流量陷入价格战,一个小订单可能有几十家工厂竞价。90%的工厂以贴牌加工为主,缺乏本土品牌。一位秘鲁客户去年下单300多万元,今年却因更低报价转向其他供应商。

互联网的透明化进一步放大了白沟的低价标签。网上流传着“河北人赔钱卖货”的调侃,同款包义乌卖20元,白沟直接砍到14.8元还送挂件,利润不足1元。一位老板无奈表示:“即使做得再精细,客户也只会说‘那不就是白沟货么’。”低价竞争导致品质认知固化,“白沟货”成了许多从业者心中的沉重烙印。

面对困境,部分企业开始转型。李红伟的天尚行公司通过广交会拓展外贸市场,组建专业团队,并注册“Omaska”(欧马斯卡)品牌。这个名字由中东客户所起,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水晶”,象征团队的纯洁与善良。2018年,公司投入研发,与曾为新秀丽服务的设计师合作,推出PP材质拉杆箱,成为爆款。随后,他们在马德里商标体系下注册商标,为品牌出海铺路。

张振利的振利达公司则选择差异化路径,通过定制五金配件和面料建立供应链壁垒。他与客户深度合作,一款产品沟通七八个月,调整五六次样品,最终成为长期合作的“铁饭碗”。这种模式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即使想仿制,也难以在本地找到相同原材料。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为转型提供支持。天尚行引进电脑车、自动化机械臂和PP箱压铸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公司通过1688平台将店铺数量从1个增至3个,并升级为超级工厂,内销额从五六百万元预计增至两千万元。振利达则利用数字化管理库存,尽管面临“现货秒发”的挑战,仍坚持“宁可报废也不销售过期产品”的原则,同时投入自动化设备降低成本。

人才短缺成为白沟发展的新瓶颈。张振利坦言,作为小镇,白沟难以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尽管工资比保定市高20%-30%,年轻人仍更倾向大城市。李红伟和张振利的起点是白沟的低价与高弹性,如今则在价格与价值间寻找平衡。向外打造品牌,向内深挖供应链,白沟的转型之路仍在探索中。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