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多举措破局铁矿石困局,摆脱高价束缚,终结被剥削历史

   时间:2025-10-05 21:14:5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国在铁矿石进口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引发国际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对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铁矿公司提出,未来其铁矿石出口中国需遵循“随行就市”原则,并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一变化标志着中澳铁矿石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凭借铁矿石资源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定价主导权。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铁矿开采成本仅为每吨30美元,但对中国出口价格最低达每吨103美元,高峰时甚至飙升至每吨267美元,利润率高达343%至890%。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空间长期被压缩,部分企业利润率不足5%,部分甚至低至1%,高额进口成本严重制约了行业研发投入和员工福利提升。

为打破这一被动局面,中国通过多元化布局增强资源自主权。在几内亚,中企投资开发的西芒杜铁矿已进入建设阶段;在巴西,淡水河谷铁矿项目持续深化合作;近期,中俄铁矿石进口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拓宽了进口渠道。这些举措显著降低了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为后续谈判争取了更大议价空间。

2022年,中国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公司”,统筹全国铁矿石进口业务,通过集中采购模式替代企业单打独斗,有效提升了议价能力。这一机制变革后,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定价权受到明显削弱。

中国铁矿石进口策略的调整,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涉及国际货币体系博弈。美国对此反应强烈,认为中国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将冲击美元霸权地位。然而,从行业数据看,中国每年进口约12亿吨铁矿石,其中7亿吨来自澳大利亚,这种高度依赖的贸易模式已难以持续。通过资源多元化和结算货币创新,中国正逐步摆脱“卡脖子”困境,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安全奠定基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