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国消费市场迎来销售旺季。作为我国大黄鱼的主要产区,宁德市的大黄鱼捕捞和加工进入全年最繁忙的阶段,日捕捞量持续攀升,市场供应充足。
在宁德蕉城区三都镇的众好码头,每天傍晚开始便热闹非凡。数十艘活水船满载着刚捕捞的大黄鱼陆续靠岸,渔民们迅速将鱼装入保鲜箱,通过传送带直接送上冷链车,整个过程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确保鱼的新鲜度。当地养殖户黄祖华表示,这些鱼次日清晨就能出现在各地市场的货架上,最近几天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四五点才能完成分鱼工作。
宁德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都”,依托三都澳得天独厚的海域条件,形成了集育苗、养殖、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当地采用“深海生态网箱”养殖模式,将养殖区域延伸至30至80米深的海域,通过科学投喂和密度控制,培育出肉质鲜嫩紧实的大黄鱼,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海洋与渔业局统计,9月以来当地大黄鱼日均捕捞量突破300吨,环比上月增长30%。黄祖华透露,节前每日捕捞量接近6万斤,同比去年增加两成。
随着市场需求升级,宁德的大黄鱼加工环节也向高品质、精细化方向发展。在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去鳞、挑刺、分割等工序。车间配备的专用X光异物检测机可精准识别0.05毫米以上的鱼刺,配合4K高清显示屏,大幅提升异物检出效率,确保鱼柳产品无细刺残留。该公司生产部主任雷同发介绍,今年鱼柳产品的销量持续攀升,尤其在社区团购和母婴渠道表现突出,成为许多家长为孩子制作辅食的首选。
面对国内餐饮市场的快速复苏,当地加工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将食材预处理环节前置,推出“鱼系列”“三去系列”“鱼面系列”等标准化产品,满足多元化餐饮场景需求。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尤信恒表示,今年餐饮渠道对预制食材的需求激增,许多餐馆选择将鱼片、鱼块的初加工环节交给企业完成,既节省人力成本,又能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数据显示,该公司大黄鱼产品的内销占比同比提升35%,精深加工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