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亮又一次踏上美国土地时,行李箱里装着的不只是商业计划,更是一个中国烘焙品牌的十年积淀。这位连续创业者计划将爸爸糖的门店开到吐司的发源地,这个看似冒险的决策背后,是他对烘焙市场十年的深刻洞察。
2015年,当曹国亮决定在烘焙领域二次创业时,这个行业还处于"区域割据"状态。全国性连锁品牌屈指可数,区域市场被地方品牌牢牢占据。这位曾将奶茶品牌做到千店规模的创业者,敏锐地捕捉到吐司品类的市场空白——在国内,吐司只是烘焙店的配角,而在日韩欧美,它却是货架上的主角。
"当时国内烘焙店的吐司就像米饭中的杂粮饭,可有可无。"曹国亮回忆道。他发现中国消费者更习惯"开袋即食"的吐司,但市面上的产品要么口感干涩,要么需要二次加工。这个痛点成为爸爸糖的突破口,他们决定将吐司打造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美味主食。
创业初期,团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打磨产品。从吐司的克重到口味,从门店动线到设备配置,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2016年7月,三家测试门店分别在商业街、商场和社区落地,这种多场景布局策略为后续扩张提供了宝贵数据。首年三家门店的成功验证了商业模式可行性,也坚定了团队专注吐司品类的决心。
2018年成为品牌发展转折点。当社区店模式趋于成熟时,曹国亮果断调整战略,将扩张重心转向购物中心。"要成为大众熟知的品牌,必须进入高流量场景。"这个决策让爸爸糖快速提升知名度,门店数量在2021年突破500家,并获得IDG资本过亿元融资。
但快速扩张带来的供应链压力在2023年集中显现。红餐大数据显示,当年烘焙赛道新增12.2万家门店的同时,有12.01万家门店关闭,净增长仅1874家。爸爸糖也进入调整期,关闭了部分不盈利门店,其中既有主动优化也有被动调整——商场根据流量算法"换血"商户,导致部分门店合约无法续签。
"我们从未想过做网红品牌。"面对行业洗牌,曹国亮显得格外冷静。在他看来,爸爸糖能存活十年,靠的是对产品品质的坚持。每家门店都采用"前店后厂"模式,从面粉到吐司的全过程在店内完成,这种重资产模式确保了产品新鲜度,但也带来了更高的运营成本。
2023年与盒马合资建设的糖盒工厂,标志着爸爸糖向制造业延伸。这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自动化工厂,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控制,每天为盒马生产7万多包吐司。与此同时,谷百分贝果工厂的建成,使爸爸糖成为开市客、奥乐齐等零售体系的贝果供应商。
当前爸爸糖正在进行新一轮战略调整。无锡新开的直营店采用"裸放"陈列方式,将现制特色最大化展示。商品结构也从单一吐司扩展到零食类烘焙产品,满足消费者更高频的需求。价格体系同步优化,600克吐司均价30元,实际单位重量价格与市场主流产品持平。
"创业就像种树,不能只盯着树冠生长。"曹国亮将90%的精力投入供应链建设,计划打造多座超级工厂提升生产效率。线上渠道的拓展也在同步推进,希望通过更便捷的方式触达消费者。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源于他对行业周期的深刻认知——烘焙市场每五年就会经历一次洗牌,现在几乎每年都在变化。
这位从甘肃农村走出的创业者,将童年经历转化为独特的商业哲学。"小时候吃不饱饭的经历,让我更懂得敬畏市场。"在他看来,企业就像人一样会生病也会痊愈,关键是要保持调整能力。现在家庭美满的他,将商业成功定义为"晚上有饭吃"的踏实感,这种朴实的价值观支撑着他应对行业波动。
当被问及爸爸糖的未来时,曹国亮的回答简单直接:"这辈子只想把面包做好。"在这个每年都在洗牌的行业里,能存活十年本身就已经是种成功。对于这位经历过奶茶行业兴衰的创业者而言,保持清醒、持续改进,或许就是穿越周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