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自动化与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一家中国科技企业正以独特路径改写行业格局。汇川技术,这家从低压变频器起家的企业,通过分拆子公司联合动力登陆创业板,最新市值突破742亿元,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技术派"典范。
创始人朱兴明的战略眼光在十年前便显露端倪。2014-2015年,当多数企业聚焦传统领域时,他力排众议将新能源板块作为核心突破口。"当时内部争议很大,但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不可逆转的判断让我们坚持了下来。"这位燕山大学无线电专业出身的技术派企业家回忆道。数据显示,2018-2019年新能源板块集中投入期,公司股价长期在20元下方徘徊,直至2020年新能源产业链爆发才迎来转机。
财务数据印证着战略转型的成功:2020-2023年,营收从115亿元跃升至304亿元,净利润增长126%至47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朱兴明2001年创业时埋下的技术基因——作为华为电气部门核心成员,他深度参与变频器国产化全流程,后带领团队在艾默生体系完善技术体系,最终于2003年创立汇川技术。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更具前瞻性。2008年成立的汽车电子事业部,使汇川成为国内最早涉足电机控制器的企业之一。2016年提出的"双王战略"(新能源汽车之王+智能制造之王),通过驱动总成与电源总成的系统化能力构建,催生出如今的联合动力。这种技术整合能力在分拆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朱兴明坦言,分拆旨在解决信息透明度问题,"当业务达到行业地位时,独立平台能更好建立上下游信任"。
资本市场对技术价值的认可直接体现在财富版图上。股权穿透显示,朱兴明通过汇川技术5.04%持股与联合动力4.2%股权,身家达145亿元,加上女儿朱瀚玥获得的股权赠予,父女以175亿元财富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但这位企业家更关注产业本质:"制造业必须向高精尖转型,单一企业难以突破,需要构建融合多学科的创新联合体。"
在国际化路径上,朱兴明提出"Global(for)Local"新范式。"不是简单出口产品,而是用全球资源服务当地市场。"他以汇川德国研发中心为例,强调要"取国外智力、用国外资源、造福国外用户"。这种思维在股权架构上亦有体现——女儿朱瀚玥获得的股份投票权仍委托父亲行使,确保控制权稳定的同时完成财富传承。
面对2023年后营收增速放缓的挑战,汇川技术选择加大研发投入。朱兴明将当前阶段比作中国制造业的"DeepSeek时刻":"就像工业富联示范的那样,头部企业需要抓住转型窗口期。"数据显示,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占比维持在10%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从2003年七人团队创业到如今市值超2000亿的集团,汇川技术的蜕变印证着技术驱动的战略价值。当被问及成功要素时,朱兴明指向实验室墙上的标语:"让机器更智能,让世界更高效。"这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顶端攀升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