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上海牛肉面登顶、北京小龙虾称王,高德扫街榜“用脚投票”能获吃货认可吗?

   时间:2025-09-13 18:01:56 来源:Vista氢商业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外卖市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本地生活服务的“到店”战场已悄然开启。近日,高德地图推出的“扫街榜”凭借“真实”与“永不商业化”的口号,在上线首日便吸引超4000万用户使用,成为阿里系进军本地生活领域的新武器。这一以用户导航行为数据为核心的榜单,试图通过“用脚投票”的逻辑,颠覆传统生活服务平台依赖用户评价的模式。

与传统榜单依赖用户评分和交易数据不同,高德扫街榜的核心逻辑是“行为大于表达”。其排名依据包括用户导航至店铺的次数、是否专程前往、重复消费频率等行为数据,而非简单的文字评价。高德CEO郭宁强调,这一设计旨在避免“嘴上的谎言”,通过实际行为反映用户偏好。例如,一家餐厅能否上榜,不仅取决于用户是否导航至此,更需分析其是顺路消费还是刻意打卡,以及消费后的复购率。

相比之下,以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传统平台更依赖“用嘴投票”的模式,即通过用户评价、评分和交易量构建榜单。这种模式虽能沉淀大量UGC内容,却也面临刷评、虚假宣传等信任危机。高德扫街榜的出现,被视为对传统榜单的一次挑战,其“行为数据”的差异化定位,试图解决用户对“评分真实性”的长期质疑。

然而,实际测试中,两套榜单的推荐结果呈现显著差异。以超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为样本,本地人对榜单TOP5餐厅的普遍反馈是“听说过但未吃过”,甚至出现“错位推荐”现象。例如,北京扫街榜榜首为小龙虾店,而上海榜首是牛肉面馆,与用户对“城市特色”的预期存在偏差。更有趣的是,山西太原的扫街榜榜首竟是一家陕西汉堡店,引发本地人“不接受”的吐槽。

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德推荐的餐厅更偏向“大众化”,档次跨度大,但本土特色较弱;而大众点评必吃榜的餐厅则更具地域性,人均消费普遍高于100元。高德榜单中部分上榜餐厅的“热度”源于非餐饮需求,例如本溪一家饭店因承接大量婚礼宴席而登上回头客榜单,而非因其菜品优势。

距离因素在两套榜单中的权重也截然不同。高德扫街榜推出“轮胎磨损榜”,鼓励用户驱车远赴以验证美食吸引力,而大众点评则优先推荐“八百米内解决温饱”的餐厅。这种差异导致用户选择逻辑的分歧:前者追求“值得专程前往”的体验,后者更注重“即时满足”的便利性。

尽管逻辑迥异,两套榜单的头部餐厅重合率却超出预期。据统计,高德状元榜35家榜首餐厅中,13家同时出现在大众点评必吃榜,14家位列区域美食热门榜TOP3,18家评分高于4.5分。这一现象引发疑问:用户导航行为是否间接受到大众点评排名的影响?换言之,脚的选择是否最终仍绕回嘴的推荐?

高德扫街榜的“真实性”依赖阿里生态的技术支撑。通过整合导航、支付、AI和芝麻信用等数据,高德试图构建完整的用户行为链,提高刷榜成本。例如,传统刷分仅需账号和评价,而刷扫街榜需模拟从搜索、导航到店的全流程,复杂性和成本大幅上升。但技术专家指出,用户行为与实际意图的关联仍存在误差。例如,导航至商场入口可能并非为了某家餐厅,而是为了其他消费;约定地标见面却实际选择附近小店的情况,也可能导致数据失真。

高德“永不商业化”的承诺面临现实考验。产品经理分析称,榜单的权威性本身即是商业价值,平台可通过“高德旺铺”、搜索排名、到店打车服务等方式变现。用户数据共享和支付生态的联动,亦能创造潜在收益。历史上,多个平台在初期以“理想叙事”吸引用户,后期却因资本介入导致内容失真,这一剧本是否会在高德身上重演,仍有待观察。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多一个参考维度未必是坏事。在大众点评、小红书和熟人推荐之外,高德扫街榜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尽管其推荐逻辑存在争议,但信息竞争本身能促进内容补全。毕竟,在“今天吃什么”的微决策中,用户需要的不仅是排名,更是对真实滋味的确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