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业世界还在为短期利润与长期价值争论不休时,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重塑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过去一年间,从生产事故引发的生命代价到数据泄露导致的信任崩塌,从环境违规带来的生态创伤到劳资纠纷激化的社会矛盾,这些商业失范事件不断叩击着企业的道德底线。它们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短视商业逻辑的必然产物——当企业将利益相关者排除在价值创造体系之外时,最终割裂的将是自身的生存根基。
现代管理学奠基人爱德华·弗里曼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在为这场变革提供理论支撑。该理论指出,企业的生存基础不应局限于股东利益,而需构建包含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与环境的多元价值网络。真正的商业成功,需要超越季度财报的数字游戏,在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中创造共享价值。这种认知转变,正在推动中国商业文明经历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
在虎嗅ESG研究组的观察窗口中,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图景。受制于发展阶段与认知局限,多数企业仍在ESG治理的初级阶段摸索,环境管理粗放、社会责任缺失、治理结构失衡等问题依然普遍。但暗流之下,新的商业文明火种正在萌发:有企业将员工健康投资纳入核心战略,打造让普通人获得尊严的工作场所;有品牌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料转化为畅销产品;更有平台开放核心技术,助力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跃迁,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构建更稳固的产业生态。
这些实践揭示着商业本质的重构——当企业选择以利他思维重构盈利模式时,反而获得了更持久的竞争力。ESG(环境、社会、治理)框架恰似现代商业的指南针,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衡量的行动标准:在环境维度,优秀企业将清洁能源与可持续材料视为战略资源,而落后企业仍在将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在社会维度,领先者构建起覆盖供应链的权益保障体系,滞后者则深陷劳工纠纷与数据泄露的泥潭;在治理维度,卓越企业通过透明决策机制赢得市场信任,失范者则因内部腐败与产品缺陷付出沉重代价。
面对气候危机、资源约束与社会不平等的三重挑战,ESG已从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选项,演变为关乎生存的必答题。它不仅决定着企业能否赢得未来市场,更关乎每个消费者能否享有清洁的空气、安全的产品与受尊重的工作环境。这种转变在2025年显得尤为迫切——当极端天气频发成为新常态,当数据隐私成为基本人权,当年轻一代用消费选择投票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虎嗅正式启动2025"可持续品牌典范"评选,旨在发掘那些将ESG理念融入基因的商业标杆。这场评选将突破传统榜单的局限,构建起三维评估体系:在覆盖范围上,通过Wind ESG、商道融绿及妙盈科技提供的万家企业数据,实现本土与跨国、上市与非上市企业的全谱系覆盖;在评估标准上,联合国际机构与顶尖学府的专家团队,从ESG评分、治理架构、合规体系等12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在监督机制上,设立独立观察团对评选全程进行鉴证,确保每个上榜企业都经得起专业审视与公众检验。
这份榜单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既是年度商业成就的表彰,更是推动中国商业文明进化的杠杆。当消费者开始用购买行为支持可持续品牌,当投资者将ESG表现纳入决策框架,当政策制定者加速完善相关标准,企业面临的已不是是否践行ESG的选择题,而是如何高质量践行的应用题。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期,虎嗅希望通过系统化的评估体系,为市场提供清晰的价值坐标,让真正践行可持续理念的企业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