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域迎来重大突破——OpenAI宣布将与半导体巨头博通合作,共同开发并量产自研AI专用芯片。此举旨在降低对英伟达等传统芯片供应商的依赖,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AI算力需求。据内部消息,这款定制芯片将于明年启动大规模生产,标志着科技公司向硬件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
在博通最新发布的财报中,首席执行官陈福阳透露,公司已从一家未公开的大型客户处获得价值100亿美元的定制AI芯片订单。尽管未直接点名,但多方证据指向OpenAI为该订单的发起方。这一合作不仅为博通带来直接收入增长,更推动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飙升6.25%,市值一度突破1.44万亿美元。若周五开盘后维持涨势,单日市值增幅将接近900亿美元。
OpenAI的芯片战略与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不谋而合。通过自主研发专用芯片(行业统称“XPU”),这些企业试图摆脱对通用GPU的依赖,以更高效地处理AI训练与推理任务。据悉,OpenAI的新芯片将仅供内部使用,不会进入市场销售。此前,该公司已与博通展开前期合作,但量产计划直至近日才明确。
陈福阳在财报会议上强调,这笔订单为博通注入了“直接且可观”的增长动力,芯片将于明年起批量交付。受此消息提振,博通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超30%。作为对比,其定制芯片业务的增速预计将在2026年超越英伟达的GPU业务,尽管后者目前仍主导AI硬件市场,但增长势头已较初期有所放缓。
OpenAI对算力的渴求从未停歇。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多次公开表示,AI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在于计算资源。随着ChatGPT等产品的普及,训练与运行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作为英伟达的早期大客户,OpenAI曾大量采购其芯片,但面对下一代模型GPT-5的算力压力,公司计划在未来五个月内将计算集群规模扩大一倍。
博通的最新财报进一步印证了AI硬件市场的繁荣。截至8月3日的第三财季,公司营收达1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41.4亿美元,扭亏为盈。其中,AI半导体业务表现尤为亮眼,营收达52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公司预计第四财季AI半导体收入将增至62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全年总收入有望达174亿美元,均高于分析师预期。
陈福阳将业绩增长归因于定制AI加速器、网络基础设施及VMware业务的协同效应。他特别提到,在获得超100亿美元的新订单后,2026财年AI收入增长将“显著改善”。目前,博通已为谷歌等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设计定制芯片,并开发了连接数千颗芯片的网络部件与软件,成为英伟达在AI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多家投行随即上调博通目标价。高盛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40美元,并警示AI支出放缓、市场份额流失等风险;Evercore ISI将目标价提至342美元,看好数据中心互联需求;Cantor Fitzgerald重申半导体部门增长潜力,尤其关注谷歌TPU芯片的贡献;TD COWEN更将目标价上调至370美元。此前,瑞银已将目标价从290美元提至345美元,预计谷歌TPU v6p芯片产量将在2025年下半年激增,推动博通2025年AI业务营收增长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