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贵阳各大超市的月饼销售迎来高峰。与往年不同,今年货架上豪华礼盒虽仍占据显眼位置,但消费者的目光正悄然转向更具本土特色的月饼产品。散装区里,“六甲”“中冠”等品牌的传统口味月饼被反复挑选;礼盒区中,“贵州龙”“潘祥记”等品牌凭借精致包装与本土风味,成为走亲访友的热门选择;而“贵州省医月饼”“贵视月饼”等简约包装的本土品牌,更是在专属售卖点前排起长队。
“最近买月饼的人明显多了,散装区基本是‘六甲’和‘中冠’的天下。”未来方舟合力超市工作人员彭女士介绍,这些品牌以传统口味和亲民价格吸引着日常采购的市民。正在散装区挑选的李阿姨说:“我们家吃了好多年‘六甲’的云腿月饼,咸香适中,不腻人。散装买着灵活,想吃多少买多少。”王先生则表示:“今年专门选本土礼盒,口味符合家人喜好,送亲戚朋友也有‘贵阳味’,大家都觉得实在。”
过去,外省礼盒月饼凭借华丽包装和“买椟还珠”式的营销一度占据市场,但常因口味与本地偏好脱节而逐渐失宠。如今,在北京华联超市贵山店,销售员唐云红发现:“低价位、高性价比的散装月饼卖得更好,最便宜的7.9元一斤,最贵的48元一斤。”她指出,本土品牌以朴素定价和实在口感赢得青睐,而部分外省礼盒月饼虽仍在C位陈列,但购买人群已有所减少。
这场消费偏好的转变,源于本土月饼对贵州人味觉的精准把握。以“贵州省医月饼”为例,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年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食堂的福利“酥饼”。宣威火腿与本地蜂蜜的独家配方,从内部供应逐渐走向大众市场。不同于超市的散装与礼盒,“贵州省医月饼”坚持透明分格盒的简易包装,只为保留最本真的口感。如今,其专属售卖网络覆盖贵阳,50元左右一盒的亲民定价,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性价比之王”。
同样从“内部福利”走出的“贵视月饼”,2003年因广电职工的喜爱开启社会化之路。其售卖渠道独立,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提供贵阳主城区当日达、全国包邮服务,让消费者无需排队即可品尝到记忆中的“广电味道”。而老牌企业“六甲”则以亲民路线占据超市散装区一席之地,“中冠”则实现“散装与礼盒双丰收”,既维系老贵阳的味觉记忆,又跻身送礼首选行列。
超市消费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本土口味的吸引力。彭女士透露,目前货架上的月饼单价覆盖2-12元每个和20-29.8元每斤多个区间,价格居中的品类最畅销。“肉类月饼里火腿味最受欢迎,刺梨口味今年也卖得不错。”她指出,不少消费者选礼盒时也指定要本土品牌,认为“包装再华丽,不如味道实在”。
月饼市场格局的变化,折射出贵州人对“实在”的集体认同。当部分品牌在包装上内卷时,本土月饼将成本更多投入原料与工艺。例如,“六甲”坚守传统配方,“贵视月饼”拒绝工艺简化,“贵州省医月饼”则依托医院食堂的卫生标准与食材溯源体系,赢得消费者信任。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二十年匠心与本土情怀,自然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