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河南郑州航空口岸迎来进口生鲜通关高峰。凌晨时分,货运航班频繁起降,查验现场灯火通明,一箱箱来自全球的鲜果、冰鲜水产品正通过冷链物流快速分拨至河南各地商超,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这批马来西亚榴莲刚落地,不到两小时就完成查验放行,很快就能出现在郑州的生鲜超市里。”郑州邦达天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黎明介绍。随着“双节”消费旺季的到来,郑州航空口岸作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正通过航线加密与服务升级,让全球鲜货以更快的速度、更优的品质抵达中原。
从南洋的榴莲到北欧的三文鱼,从越南的龙眼到泰国的鲜虾,全球生鲜正不断丰富着河南人的节日餐桌。今年2月新开通的郑州—挪威奥斯陆货运航线,将生鲜运输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24小时内,鲜活度提升30%。郑州机场海关为生鲜货物开辟“绿色通道”,提供“7×24小时”通关保障,货物落地理货后即可启动查验并快速放行。同时,通过提前申报模式降低时间成本,创新实施“两段准入”机制,允许需检测的货物先提离口岸,检测时长压缩至24小时以内,大幅节省了企业的仓储、物流和时间成本。
“直飞航线加上便利通关,让三文鱼价格更亲民。现在普通家庭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进口量是去年同期的48倍多。”郭黎明算了一笔“民生账”。市民佩莉刚从郑州某商超下单了一份挪威三文鱼切片,她感慨:“以前进口海鲜是奢侈品,现在货架上品类多、价格实惠,中秋家宴添道菜很方便。”
据统计,今年前八个月,郑州航空口岸进境水果货重超3300吨,同比增长120%;食用水生动物货重2751吨,同比增长29%;进境冰鲜水产品货重7102吨,同比激增超18倍。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原地区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高效的服务,让全球好物更快走进寻常百姓家。
夜幕下,一辆辆冷链运输车从航空港驶向中原腹地;商超里,琳琅满目的生鲜货品勾勒出温馨的团圆图景。从联通世界的“空中门户”到温暖千家万户的“民生通道”,中原正用实际行动为佳节餐桌增添满满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