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因菜品价格大幅调整引发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上,网友纷纷晒出各地门店的菜单照片,显示多款经典菜品价格显著下降。这一突如其来的价格变动,让不少消费者感到意外,部分门店甚至因来不及更新菜单,只能在原有价格标签上临时覆盖新价格。
通过西贝官方小程序查询可见,此次调价涉及多款热门菜品。例如,招牌“羊肉串”和“黄米凉糕”的价格均有所下调,而“大盘鸡”“牛羊肉抓饭”等菜品也加入降价行列。不过,并非所有菜品都参与调整,部分如“小炒草原牛”等仍维持原价。这种差异化的价格策略,引发了消费者对品牌定价逻辑的讨论。
针对此次调价,西贝官方客服回应称,调整基于消费者反馈,并遵循“同城同价”原则,即同一城市内降价幅度保持一致。但具体降价比例未对外公布。这一解释虽未完全消除疑问,却透露出品牌试图通过价格优化回应市场需求的意图。
此次价格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西贝近期一系列品牌重塑行动的延续。9月24日,品牌在全国门店推出“免费代金券”活动,吸引顾客到店消费;9月15日,创始人贾国龙发布致歉信,宣布将“儿童餐”改为现炒,并替换烹饪用油为非转基因产品。曾作为品牌标志的“25分钟出餐”计时沙漏已悄然撤下,小程序页面转而强调“现切现穿现烤”“现煮现撕”等食材新鲜度信息。
这一系列举措的导火索,源于9月初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9月10日,知名人士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发文,质疑西贝菜品多为预制菜且“又贵又难吃”。此言论迅速引发舆论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强硬回应,否认使用预制菜,并提议开放后厨参观,甚至表示将起诉罗永浩。这场争论不仅将“预制菜”界定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也让西贝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市场对西贝调价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消费者认为降价减轻了经济负担,让品牌美食更亲民;但也有消费者持观望态度,担心价格下调可能影响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种分歧反映出消费者对餐饮品牌“性价比”的敏感度正在提升。
作为行业标杆,西贝的调价举动为餐饮业传递了新信号。在消费者愈发注重“性价比”的背景下,品牌定价策略需更加谨慎。此次调整或将成为其他企业制定价格时的参考案例,推动行业在“价格与品质”“速度与口感”之间寻找新平衡。
从免费代金券到工艺改革,再到价格下调,西贝正通过多维度策略试图重塑消费者信任。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如何兼顾品质与价格、效率与体验,仍是品牌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此次调价能否真正赢得市场认可,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