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近日对阿里巴巴估值体系作出重大调整,将美股目标价从170美元大幅上调至245美元,港股目标价同步从165港元提升至240港元,调整幅度达44%。这一突如其来的估值转向,标志着投资机构对中国互联网龙头的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
据内部报告显示,该行在短短十天内完成估值模型重构。原基于2027财年12倍市盈率的测算体系被彻底颠覆,转而采用2028财年15倍预期本益比的新框架。分析师团队特别指出,阿里巴巴正从"电商市场份额流失者"蜕变为"中国互联网核心资产",这种定位升级预示着资本市场评判标准的重大转向。
支撑此次估值跃升的核心逻辑,源自摩根大通提出的"Token-抽成率"AI飞轮理论。该模型揭示,当商户通过阿里生态内的AI工具提升转化效率时,将自然增加平台广告投放与服务采购,形成"算力消耗-收益增长"的闭环。这种自我强化的商业逻辑,使云计算业务与电商主业产生显著协同效应。
财务数据为这种判断提供有力佐证。阿里云业务已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加速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幅达26%。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的生成式AI需求,成为驱动云业务扩张的主要动力。在杭州云栖大会现场调研后,摩根大通特别上调了2027-2028财年云收入预测,增幅分别达2%和6%。
分析师团队认为,阿里巴巴在AI时代的战略布局具有独特优势。其"全端+开放"的生态体系,整合了自研芯片、通义大模型及羚羊、千问等工具链,形成覆盖商家运营全流程的解决方案。近期与英伟达达成的技术合作,更将Physical AI软件堆叠引入云平台,显著强化了技术壁垒。
在投资策略层面,摩根大通建议投资者穿透短期波动,聚焦长期价值重构。报告明确指出,即时零售等新业务的战略性投入,虽可能影响2027年利润表现,但实为构建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投入。随着服务成本持续优化,客户转化效率与业务吞吐量将迎来质的提升。
当前市场对阿里巴巴的认知分歧依然存在。部分投资者纠结于季度业绩波动,但机构观点强调,云业务持续加速的增长曲线,以及AI与电商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企业的价值评估体系。这场由AI驱动的估值革命,最终需通过财务数据的持续验证来完成市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