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空烟花绽放,为期数月的2025上海国际邮轮节正式闭幕。这场以“邮行天下,轮启星海”为主题的盛会,通过海陆联动、国内协同与国际合作的创新模式,串联起商文旅体展全业态,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更以多元化场景供给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消费体验。
本届邮轮节自6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歌诗达、爱达、皇家加勒比等国际一线邮轮公司深度参与。歌诗达赛琳娜号搭载近700名外国游客重返吴淞口,开启中国首个“多母港”航线,标志着上海从“单一母港”向“多港协同”的国际化运营升级。这一突破不仅为全球邮轮网络注入“中国枢纽”新动能,更推动上海邮轮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跨区域合作层面,上海联合天津、深圳、青岛等9个沿海城市成立“邮轮+消费城市联盟”,将港口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朱家角古镇、苏州吴江、湖州南浔等文旅代表推出“国际邮轮+江南古镇”线路,打造“一程多站”全域旅游体验,进一步拓展邮轮经济辐射范围。
上海多区结合自身资源特色,推出形式多样的“邮轮+”主题活动。普陀区以环球港为核心,通过“邮轮+商业+文旅”融合模式,打造“夏日趣浪夜 一起争上‘邮’”主题活动。环球港联动爱达、皇家加勒比等邮轮公司发布航线,并联合66度探险邮轮与芒果TV启动全球首档邮轮交友微综《力争上“邮”的家人们——玫瑰之约》嘉宾招募。7月,商场客流与营收同比提升超20%,夜间消费贡献显著。临港新片区围绕航海文化推出多元体验,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特展”汇聚14家博物馆及6家港航机构的150件珍贵展品;“小小航海家研学营”与滴水湖游船年卡联动环湖餐饮、文创资源,为青少年与家庭游客提供亲水休闲新选择。上海天文馆《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海昌海洋公园“虎鲸造浪节”等活动形成“三节联动”的夏日文旅盛宴。
邮轮节期间,各大邮轮公司密集推出“邮轮+”创新产品。MSC地中海邮轮以“亚洲旗舰”MSC荣耀号为核心,打造“邮轮+文化、赛事、亲子、康养”四部曲:联合导演竹内亮推出中国首部邮轮旅客人文纪录片《出发再说》,以真实故事传递邮轮旅行的情感价值;引入F1模拟赛车体验与吉尼斯世界纪录趣味挑战;携手乐高打造中国大陆首个海上乐高主题巡游及大师赛,配备贝亲主题房;特邀沪上三甲名医开展“海上名医讲堂”,为游客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皇家加勒比在环球港打造限时快闪店,复刻加勒比海上私属岛屿“可可岛完美假日”的梦幻氦气球,设置大船模展示、旅行艺术长廊、巧虎唱跳秀等互动环节,吸引市民打卡。蓝梦、爱达、歌诗达等品牌也陆续发布暑期航线和主题产品,展现邮轮旅游的多样化魅力。
为推动邮轮经济可持续发展,本届邮轮节落地多项产业创新与服务升级举措。东方航空联合携程、爱达邮轮发布“飞阅上海,邮启东方”空水联运产品,打通“航空+邮轮”出行链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邮轮赏魔都,惠享老字号”大礼包,并联合华夏国际邮轮、交银金科设立“邮轮数币创新研究工作室”,推动支付便利化。据统计,2025年上海两大国际邮轮港预计接靠邮轮超250艘次,接待旅客超150万人次,将持续领跑全国邮轮产业发展。
2025上海国际邮轮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构建起商文旅体展深度融合的消费新生态,更以海陆联动、产业协同的创新实践,激活了港口经济的辐射潜能,夯实了上海作为亚太区域国际邮轮综合枢纽港的功能地位。随着“邮轮+”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与服务体系的迭代升级,上海正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