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KOL营销模式的成熟,不少品牌陷入了一个看似难以摆脱的循环:为了追求销量,不惜投入大量资金邀请达人带货,营销成本逐年攀升,但利润增长却停滞不前。这种“烧钱换销量”的做法,让许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如何打破这一困局,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深耕消费品领域十余年的余老狮,曾担任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官方讲师,如今作为益和集团旗下品牌“益和鲜时”的操盘手,始终围绕“差异化营销”展开实践。他带领团队打造了现象级宠物食品爆品,并依托益和集团的产业基础,构建了达人价值传递体系。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KOL采买价格年均涨幅超11%的背景下,“益和鲜时”却在2025年实现了逆势增长,为行业提供了破局思路。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益和集团十余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作为年销售额超6.5亿元的企业,益和集团依托股东益客集团“每6-7只鸭子就有一只来自这里”的养殖规模,构建了“养殖-屠宰-加工-物流”一体化的产业带。65项国家专利与全自动生产体系,让“鲜”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益和鲜时”正是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市场价值,通过达人传递“一小时鲜肉直达生产线”的差异化理念,直击行业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低价竞争痛点。
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达人营销的下半场已转向“价值竞争”。如何让达人从单纯的“卖货工具”转变为“品牌价值传递者”?在2025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期间,业内人士与余老狮进行了深度对话,探讨了达人营销的核心困局及解决路径。
针对许多品牌陷入的“低价引流、反复压价”循环,余老狮指出,这一现象的本质源于三个核心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与产品价值脱节,以及自营与达人渠道失衡。他解释道,当达人和消费者无法清晰感知品牌差异时,价格战便成为唯一竞争手段;而品牌若未将价值理念深度融入产品,达人带货就难以形成独特记忆点;过度依赖达人渠道而忽视自营能力,会导致品牌在日常销售中缺乏持续吸引力,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与早期流量买卖模式相比,品牌对达人的需求已发生根本变化。余老狮认为,流量采买只是基础,真正关键的是品牌与达人能否共建健康生态。过去,品牌通过低价机制吸引流量,但这种模式难以持久,只能不断压低价格,陷入利润消耗。如今,品牌更希望与达人实现“价值共创”,不仅卖出产品,更要传递品牌差异点、产品优势与核心理念。这种由品牌认可带来的流量,能转化为长期用户,为品牌创造可持续的增长。
在挖掘达人营销的增量价值时,余老狮提出了三个核心方向:提供第三方视角的内容价值、传递可感知的差异化价值,以及沉淀用户深度体验的价值。他强调,达人作为第三方,能以更客观、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品牌内容,这种信任度远高于品牌自说自话。同时,品牌需向达人清晰传递差异点,例如益和集团通过“鸭子全链路优势”和“四大领先”参观流程,让达人直观感受供应链优势,形成深刻记忆点。达人参观工厂后的直观体验,能生动传递给粉丝,沉淀为对品牌的信任,进而转化为长期购买。
对于新锐品牌与成熟品牌的不同需求,余老狮认为,两者虽目标各异,但底层逻辑一致,均需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发力。新锐品牌应首先明确差异化价值与独特销售主张,再通过达人精准传递,积累认同自身价值的用户。而成熟品牌则需通过创新夯实核心价值,例如故宫通过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汉庭酒店通过服务优化让“爱干净”理念更贴合当下需求。创新并非否定原有价值,而是让其更具时代感与竞争力。
在落地层面,余老狮强调“先规划,再匹配”的重要性。品牌需搭建清晰的预算框架,明确全年预算分配,确保每笔投入服务于品牌价值承接目标。同时,需精准分类达人,匹配对应营销动作,避免“错位使用”导致价值无法发挥。例如,内容型达人适合长期种草,收割型达人适合短期促销,只有让达人在合适角色上发挥优势,才能有效承接品牌价值。
选对达人是创造增量价值的前提。余老狮认为,粉丝量并非关键指标,品牌应关注用户、内容与传播三个维度。在用户维度,需聚焦“有效用户”而非粉丝数量,精准覆盖目标用户的达人转化效率更高。在内容维度,需评估达人内容风格与品牌的匹配度,只有风格契合才能自然融入品牌信息,避免“硬广感”。在传播维度,需考察达人的配合度与可优化空间,优质达人不仅能产出内容,还能配合品牌优化传播效果。
达人营销涉及品牌、达人、平台三方,如何平衡利益?余老狮提出“共建思维”,认为三方利益可保持一致,核心是一起把用户蛋糕做大。平台希望品牌与达人产出优质内容,实现流量高效转化;品牌与达人则需摒弃“互相收割”思维,转向“共生增长”。例如,益和集团通过持续种草扩大用户池,让品牌与达人都能获得增长,而非争夺现有用户。这种模式能吸引认可品牌差异化价值的新用户,成为“共生用户”,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针对“达人流量来了又走,无法沉淀为品牌资产”的问题,余老狮建议按粉丝类型分类处理。对于达人专属粉丝,品牌应避免触碰,尊重达人核心资产;对于品牌专属粉丝,可通过积分、定制周边等差异化机制实现自然转化;对于共生粉丝,则保持开放态度,让用户自主选择购买渠道。这种模式能避免品牌与达人争夺用户,同时实现流量的良性沉淀。
对于预算有限的中小品牌,余老狮提出了轻量化解法:通过投入时间筛选“内容能力>粉丝体量”的潜力达人,再借助平台加热优质内容。他解释道,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具有“去中心化”特性,内容质量是流量分配的核心。中小达人的优质内容,若品牌适当投入资金加热,建立精准用户标签后,流量会持续滚大,效果不亚于头部达人,且成本更低。这种“筛选潜力达人+加热优质内容”的模式,是中小品牌低成本创造增量价值的有效途径。
当流量红利消退,达人营销已从“低价换销量”转向“价值共生”。行业高增长的背后,是“产品无差异、价值难传递、渠道互消耗”的结构性困境。余老狮与益和集团的实践表明,只有构建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并通过达人让这份价值触达用户,才能沉淀长期品牌资产。当越来越多品牌跳出流量消耗的误区,以价值为锚点重构达人合作逻辑,达人营销才能真正成为品牌长效增长的核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