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A股有色金属板块迎来显著上涨,其中铜相关企业表现尤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铜指数当日收盘上涨5.13%,精艺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洛阳钼业、江西铜业等企业涨幅居前。这一行情背后,是国际铜价持续攀升至年内新高。
国际市场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在9月24日突破10364美元/吨,创下2024年6月以来最高纪录,次日进一步攀升至10485美元/吨。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主力合约同步走强,25日盘中触及82980元/吨,达到2024年7月以来峰值。据统计,年内铜价已从73490元/吨上涨至82540元/吨,累计涨幅达12.31%。
花旗银行分析指出,此次停产将导致四季度全球铜供应减少3%,2026年减少约1%。尽管上海钢联分析师厉呈斌认为,该矿山铜矿石主要供当地冶炼厂使用,对国内铜精矿供应直接影响有限,但市场情绪的波动仍推动沪铜主力合约价格大幅上涨。不过他同时指出,实际供应减量较小,2025年约减少5万吨,占全年消费量的0.18%;2026年约减少22万吨,占比0.78%。随着事件热度消退,价格或因需求拖累而回调。
今年以来,铜矿安全事故频发进一步加剧了供应担忧。5月,非洲最大铜矿卡莫阿-卡库拉因矿震导致井下涌水,暂停采矿活动。运营方艾芬豪矿业9月18日表示,排水工作将于2025年11月底完成,中期目标是将年产量恢复至55万吨以上。
在供应端收缩的同时,矿企正加速扩产布局。洛阳钼业相关人士透露,公司围绕2028年产铜80万至100万吨的目标,在刚果(金)推进TFM和KFM新项目建设,并配套建设200兆瓦发电能力的Heshima水电站。公司董事长刘建锋在半年度业绩会上提出,将通过“多品种、多国家、多阶段”并购策略,打造以铜和黄金为核心、小金属品种多元化的资源布局。
紫金矿业则通过收购藏格矿业股权,实现对巨龙铜矿的绝对控股。该矿床为世界级超大型低品位斑岩型铜矿,一期15万吨/日采选工程已投产,成为中国最大铜矿之一。二期改扩建项目将新增20万吨/日产能,形成35万吨/日总规模,预计2025年底投产,总投资约174.6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上海钢联铜事业部分析师肖传康认为,铜价将延续高位震荡态势。他指出,铜精矿供应增速与冶炼需求错配的核心矛盾仍未解决,矿山和再生铜供应商将受益,而冶炼厂、加工企业及终端用户可能面临成本压力。以新能源领域为例,电动车铜用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光伏风电单位装机耗铜量是传统能源的2至5倍,铜价上涨将直接推高下游产业成本。
面对原料价格波动,部分企业已采取应对措施。某线缆企业人士表示,公司通过期货套保和随行就市定价模式,降低铜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据Wind数据统计,年内主营含铜业务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上涨,兴业银锡、洛阳钼业等企业涨幅超100%,北方铜业、紫金矿业等涨幅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