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中国石油即将迎来成立75周年的重要时刻。在近期举办的专题座谈会上,这家能源巨头披露了企业转型的最新进展:在巩固传统油气主业的同时,正加速向"油气热电氢"和"炼化生精材"双轮驱动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化工企业转型。
回溯企业发展历程,1959年松基3井喷涌的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我国能源格局。1978年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使中国跻身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经过75年发展,企业已形成国内原油、天然气及海外权益产量"三个1亿吨"的稳定供给格局,国内原油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天然气产量占比达三分之二。
在炼化领域,广东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推动乙烯产能突破千万吨级,炼油能力稳居全球第二。国际市场布局方面,企业构建起覆盖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区域的油气合作网络,通过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运输通道,实现海外权益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亿吨以上。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挑战,中国石油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新能源供应占比已达国内能源总量的7%,绿氢制备、CCUS技术、地热开发等前沿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启动可控核聚变技术攻关。这些创新举措旨在构建传统油气之后的第二、第三增长极。
在科技创新层面,企业在页岩油气开发、万米深井钻探、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自主研发的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已全面应用于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化补强工程完成国内全域部署,为能源行业智能化发展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