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预制菜国标将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悬赏”20万,餐饮业何去何从?​

   时间:2025-09-14 15:41: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围绕预制菜展开的舆论风波,将网红主播罗永浩与餐饮行业推向了公众视野的焦点。新辣道创始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在个人视频号直播中公开叫板罗永浩,悬赏20万元征集能证明“无冷冻无添加剂”的连锁餐饮企业,引发了广泛关注。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罗永浩在直播间对西贝的批评。他指出西贝存在使用预制菜、价格高、分量小等问题,并强调餐饮企业应推动预制菜信息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尽管西贝方面未公开回应,但李剑等餐饮人却坐不住了。李剑坦言,自己与罗永浩是多年好友,甚至罗永浩首场直播中排名第一的信良记小龙虾就是他提供的。然而,他仍决定“趟这个浑水”,认为罗永浩的观点存在严重偏差。

李剑在直播中强调,自己并非为西贝或预制菜行业“洗白”,而是希望纠正罗永浩的误导性言论。他指出,罗永浩将“预制菜”定义为只要不是现买鲜肉、蔬菜,使用冷冻原料或经过粗加工的半成品,就通通算预制菜。这种定义过于简单化,忽视了现代食品工业冷冻技术对肉类供应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李剑认为,消费者更应关注原料是否安全、健康、美味、实惠,而非纠结于“鲜冻”概念。

李剑进一步指出,“现炒”饭菜背后可能隐藏未知风险,如蔬菜农药残留、肉类未经检疫或腐败、调料非法添加等。他提到,很多小餐馆使用的鲜肉、鲜鱼也并非全部安全,可能存在滥用抗生素、农药残留等问题。相比之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冷冻原料更为可靠。李剑甚至悬赏20万元,寻找能证明自己没用到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餐厅,以验证罗永浩“无冷冻无添加剂才是好餐馆”的观点是否成立。

对于罗永浩在直播间晒出的儿童餐小牛焖饭牛肉包配料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配料表应由食品工程专家解读更专业。表面看,配料表添加剂不多,但保质期过长可能存在问题。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连锁餐饮基本以预加工为主,冷冻是保鲜的重要技术之一。

罗永浩并非直接反对预制菜,而是主张推动预制菜信息透明化。他以老乡鸡为例,称赞其店内标注了餐厅现做、半预制及复热预制,并有明确的餐品加工等级划分。然而,李剑认为,罗永浩利用“预制菜”缺乏科学标准与公众共识的特点,将其与“垃圾”“不健康”强行挂钩,把自己塑造成“道德审判者”。他指出,这种做法如同逼迫有轻微相关行为的人贴“负面标签”,导致行业陷入要么不敢承认、要么说谎的死局。

李剑还提到,罗永浩自身也在销售含有预制成分、有添加剂的食品,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其他企业公示,这本质上就是行业霸凌。他强调,哪个餐馆不用带添加剂的调味料?比如酱油里可能有色素,味精里有谷氨酸钠,要是都标注,大部分菜都得标出化学名词。罗永浩就是利用这种标注差异,再加上消费者见化学名词就觉得不健康的心理,误导大家。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也在此前采访中表示,很难说哪家餐厅没有预制工艺,做任何一道菜都需要预制。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比如把毛菜预制成净菜也是预制。他提到,现在餐饮行业已不是毛菜时代,净菜标准很高,用塑料袋装、抽真空是为了防止氧化后颜色和风味变化。

这场论战背后,是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的前夜。据第一财经消息,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预制菜”的身份即将有国家级的标准定义,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情况也可能首次被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未来,国标将为“什么是预制菜”划定科学清晰的边界,让监管、企业与消费者能在同一套话语体系下沟通。企业无需再为“是不是预制菜”纠结自证,而是可以更专注于在标准框架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产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