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基金旗下新发产品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在发行首日便宣告提前结束募集,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这只原本计划募集16天的基金,因投资者热情高涨,仅用一天时间便触及10亿元规模上限,不得不启动末日比例配售。这一现象并非孤例,近期多只基金均出现类似“日光”盛况,而背后共同的主代销渠道均为招商银行。
华商基金此次发行中,同步宣布以500万元自有资金参与认购,强调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对产品信心的公开表态,也契合了当前投资者对“利益绑定”的强烈诉求。北京某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分析,自有资金跟投虽非首次,但在发行首日即明确公告,策略性地强化了市场对产品稳健性的信任。
从投资方向看,该基金聚焦港股通标的,拟任基金经理余懿在路演中提出“系统性折价修复机遇”概念。他指出,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创新药、内房股及全球化布局企业等领域存在投资机会。余懿认为,未来两三年内需企稳与创新产业扩张将形成共振,推动市场回暖,尤其看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与模型公司发展潜力。他预计中美关系将转向“竞争合作”,外资回流或带动港股估值修复,长期看好A股与港股整体表现。
类似案例在近期密集出现。9月3日,招商基金旗下招商均衡优选混合设定50亿元募集上限,首日即超额完成目标;8月4日,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期FOF单日吸金27.52亿元,成为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FOF产品。Wind数据显示,9月以来混合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创2021年9月以来新高,5只主动权益类新基金规模突破10亿元。
招商银行作为主代销渠道的强势地位,成为这些爆款基金的共同特征。该行凭借高净值客户资源、网点覆盖能力及营销效率,在业内素有“零售之王”之称。其2024年推出的“TREE长盈计划”通过严格筛选产品资质、投研体系及收益稳定性,并设定年化收益与回撤区间,入选后投入全渠道资源推广。摩根盈元稳健FOF的热卖即是典型——该产品募集规模与摩根旗下FOF存量总和相当,凸显渠道号召力。
接近招行的渠道人士透露,该行在合作中掌握主导权,不仅控制销售节奏,还影响产品设计。例如,增加“全球资产配置”“稳健收益”等卖点以匹配客户偏好。从激励结构看,招行对重点产品的销售提成与专项奖励显著高于常规水平,进一步激发客户经理推广动力。
然而,爆款基金的频繁出现也引发冷思考。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发行的多只百亿基金中,仍有不少产品成立至今收益为负。某头部公募产品部负责人坦言:“现在设计产品,首要问题不是市场机会,而是招行能否主推。”渠道需求逐渐成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变量,导致基金从“投资工具”异化为“销售商品”。
沪上某公募营销部人士指出,渠道偏爱投资逻辑清晰、易于传播的产品,如“港股估值修复”“高股息红利”等标签,销售转化率高,但策略是否最优、能否实现超额收益则被弱化。第三方评级机构人士提醒,产品成立仅是开始,后续投资运作才是关键。若业绩未达预期,投资者可能快速撤离,导致规模缩水,甚至损害渠道品牌。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能否把握港股折价机遇?摩根盈元稳健FOF能否控制回撤?招商均衡优选能否在成长股上涨后持续挖掘超额收益?这些问题的答案,仍需时间检验。爆款基金的狂欢背后,资产管理能力能否经受住市场考验,将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