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北大哲学系主任开学致辞出圈:哲学如何照亮现实生活?

   时间:2025-09-09 19:04:2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引发网络热议,其关于“生活哲学”的独特视角被网友称为“直击心灵”。这场原本局限于燕园的演讲,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迅速破圈,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

“与其用学术术语构建空中楼阁,不如聊聊真实的生活。”程乐松在致辞中摒弃了传统开学演讲的“成功学”套路,转而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他提出的“生活的根本任务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让许多听众产生强烈共鸣。这种将哲学拉回地面的表达方式,与三个月前毕业典礼上“把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演讲形成呼应,两次演讲均在网络引发广泛传播。

在技术狂飙突进的当下,程乐松的致辞精准切中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他直言:“当前最大的生活陷阱,是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而非真实的自己。”这句被网友反复转发的“金句”,揭示了社交媒体时代身份认同的危机。更引人深思的是他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当算法不断推送‘理想生活’模板,年轻人正在丧失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力。”这种将哲学思考与现实问题结合的论述,让高深学问变得触手可及。

与许多学者刻意保持学术距离不同,程乐松主张哲学应具有公共性。他通过分享生活感悟,打破了哲学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使哲学不再局限于书斋,而是成为理解现代生活的工具。正如他在演讲中所说:“哲学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帮助我们理解为何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这种对理解本身的重视,恰是对功利主义思维的有力回应。

从苏格拉底“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要爱具体的生活”,哲学始终在塑造人类的精神世界。在AI算法主导信息传播的今天,程乐松的演讲提醒人们:技术可以提供便利,但无法替代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他的“生活哲学”之所以走红,正因其回应了时代对精神指引的迫切需求。

对于“只分析问题不提供解决方案”的质疑,程乐松的回应揭示了哲学的本质。他认为,理解问题本身往往就是解决方案,这种观点打破了人们对哲学的刻板印象。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存在,哲学的作用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在标准化思维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这场演讲的破圈效应,折射出公众对深度思考的渴望。当技术发展带来认知变革,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的滋养。程乐松的实践表明,哲学完全可以通过现实关怀获得生命力。这种将学术智慧转化为生活智慧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公众对哲学的认知,也为人文学科的社会价值提供了新的注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