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期在多个领域的激进投入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从电商即时零售到AI基础设施,这家互联网巨头正以“双线作战”的姿态重塑业务版图。最新财报显示,尽管二季度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降18%,但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新高,AI相关收入占比超20%,展现出技术驱动转型的显著成效。
在电商战场,淘宝闪购成为核心增长引擎。8月数据显示,其送餐到家业务日订单峰值突破1.2亿单,周均订单量达8000万单。通过发放免配送周卡、咖啡包月等优惠活动,夜间订单环比增长超100%,露营地、景区等场景的夜间外卖量激增。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搜索页面新增“闪购30分钟达”入口,标志着即时零售在平台战略中的地位全面升级。QuestMobile数据显示,7月淘宝APP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7%,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4月的500万扩大至5000万。
这场电商博弈的深层逻辑在于用户心智争夺。即时零售不仅创造高频消费场景,更通过消费路径迁移反哺传统电商业务。架构调整中,饿了么与淘宝闪购划归同一业务板块,形成“到家+到店”的复合生态。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的边界逐渐模糊,最终将演变为一场涵盖全渠道、全时段的终极对决,而蒋凡执掌的电商板块正站在这场变革的关键节点。
相较于电商的存量竞争,阿里在云+AI领域的布局展现出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大摩报告将阿里云定位为AI机遇的“主阵地”,其第一财季26%的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支撑这一增长的是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的三位数增长,目前该板块占云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全球领先水平。驱动因素包括行业需求激增、通义千问大模型升级,以及与SAP等企业的战略合作。
沙利文最新报告揭示了中国企业级大模型市场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日均调用量较2024年底激增363%,超10万亿Tokens。其中,阿里通义以17.7%的占比位居榜首。报告特别指出,随着千问Qwen等国产模型持续开源,其与国际顶级闭源模型的性能差距已基本消失,预计未来80%的企业将采用开源方案。这一趋势为阿里云创造了新的增长契机——从“云驱动AI”转向“AI驱动云”,形成技术与业务的螺旋式上升。
阿里在AI领域的3800亿元投入计划,与其雄厚的资金储备密不可分。截至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短期投资总额达5857亿元,远超竞争对手。尽管近期辟谣采购寒武纪1500亿元芯片的传闻,但市场普遍认为,以阿里的财务实力,在GPU等硬件领域的千亿级投入并非不可能。集团CEO吴泳铭强调,公司具备在电商和AI双方向进行“饱和式投入”的资源基础,这与其“阿里巴巴26年后的再次创业”的定位高度契合。
从电商即时零售的短兵相接,到云+AI的技术长征,阿里巴巴正通过双重战略重构业务基因。当传统电商巨头纷纷陷入增长瓶颈时,阿里凭借技术驱动的转型路径,不仅在存量市场巩固优势,更在增量领域开辟新战场。这场涉及500亿电商投入与3800亿AI押注的变革,正在重新定义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