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白菜价”到“技术领跑”:中国稀土如何逆袭成全球产业主导者

   时间:2025-10-03 12:20:3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美国高调宣称要联合盟友构建“稀土联盟”,试图在稀土供应链领域制衡中国。这一动作背后,折射出国际稀土格局的深刻变迁——中国早已突破技术封锁,在稀土产业全链条上占据主导地位,而西方国家仍在为摆脱“稀土依赖”苦苦挣扎。

回溯上世纪90年代,中国虽坐拥全球80%以上的稀土储量,却因技术落后陷入“资源贱卖”的困境。彼时,美日欧企业掌控着稀土深加工环节,甚至嘲讽中国“只会挖土”。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日本曾高调宣称要“去中国化”,西方媒体更炮制“中国稀土威胁论”,试图通过舆论施压。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如他们所愿——十几年过去,中国不仅稳坐全球稀土供应头把交椅,更在高端领域实现反超。

技术突破是中国稀土产业崛起的核心密码。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日本信越化学、德国VAC曾长期垄断市场,中国企业通过持续攻关,如今宁波韵升、正海磁材等企业已能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更关键的是,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串级萃取工艺将工序从100多道压缩至50-60道,成本直降50%,技术指标全面超越美日。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85%以上,高端加工环节更是一骑绝尘——永磁材料占全球90%份额,发光材料占85%,催化材料占80%。这些数字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从内蒙古的稀土矿开采,到江西的分离提纯,再到长三角的深加工应用,中国已构建起全球唯一的稀土全产业链体系。

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开始“病急乱投医”。美国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组建“关键矿物联盟”,日本砸重金在越南、蒙古布局加工厂,但现实却频频打脸——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折腾十余年,产量不足中国零头;美国芒廷帕斯矿重启后,仍需将矿石运至中国加工。这种“舍近求远”的尴尬,恰恰印证了中国稀土产业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前,新能源汽车、风电、5G等新兴产业对稀土材料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而中国企业在高温超导、光伏、储氢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已领跑全球。这种从资源到技术、从应用到创新的全面突破,让中国稀土产业真正实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当某些国家还在纠结“去中国化”时,中国早已在稀土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