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十四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何以逆风而上?高水平开放给出答案!​

   时间:2025-09-06 15:40:24 来源:环球时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升温、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作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国稳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同时是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的核心力量之一。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开放合作的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八年领跑全球。同期,对外投资存量突破3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提升至7.2%,稳居全球前三。这一系列突破,得益于系统集成、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的协同发力。

系统集成是开放型经济的“稳定器”。通过制度创新与产业链协同,中国将“买全球、卖全球”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数字枢纽,实现了贸易数据的互联互通;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监管模式,推动物流“一次申报、一单贯通”。在此支撑下,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传统贸易短板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

创新赋能则为贸易增长注入“新动能”。从“薄利多销”到“智造升级”,中国产品正以技术含量与创意服务赢得全球市场。以浙江义乌为例,当地企业通过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在复杂经济环境中逆势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2%;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较2020年增长38%,数字化服务进出口额增幅近四成。

开放合作则构建了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十四五”期间,中国通过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推进《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不断拓展自贸伙伴网络。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成为中外经贸对接的桥梁,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更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占比从45.3%提升至51.8%。

从制度优化到技术突破,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联动,中国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经济。面对外部挑战,中国不仅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通过创新与合作,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增长胜势,为全球贸易投资注入确定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