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平静水面下,一场风波正悄然酝酿。2025年,硅谷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埃隆·马斯克与苹果、OpenAI等科技巨头之间的法律争端,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这场争端源于马斯克旗下的xAI公司向旧金山联邦法院提交的一纸长达47页的诉状,被告名单中赫然列着Apple、OpenAI及其掌舵人蒂姆·库克、萨姆·奥特曼。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苹果与OpenAI的深度合作。就在马斯克提起诉讼的前一天,苹果宣布iPhone 16系列将搭载全新的“Apple Intelligence 2.0”,该功能与OpenAI的GPT-5紧密结合,标志着两者关系的进一步升级。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合作背后,实则暗藏玄机,它触动了硅谷权力版图的敏感神经。
回溯时间线,2024年6月,苹果首次在iOS 18中集成了ChatGPT-4,双方签订了非排他性协议。随后,xAI发布了Grok-2模型,马斯克对Siri进行了辛辣嘲讽,称其为“GPT的拙劣模仿”。2025年3月,苹果向OpenAI追投25亿美元,获得8%的股份及董事会观察员席位,此举被视为苹果对AI领域的深度布局。然而,随着iOS 19 Beta的流出,系统级调用GPT-5时不再弹出第三方选择菜单,马斯克终于按捺不住,于8月25日正式提起诉讼。
诉讼的核心在于垄断指控。马斯克在诉状中抛出了四颗“炸弹”:一是苹果将AI能力强制绑定在硬件中,涉嫌捆绑销售;二是苹果通过投资获得排他性协议,使OpenAI拒绝向xAI等竞争对手开放API权限;三是苹果利用iPhone本地模型回传用户数据,帮助OpenAI训练下一代模型,形成数据垄断闭环;四是苹果高管同时出任OpenAI董事会观察员,涉嫌连锁董事违规。
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在苹果应用商店的“必备应用”专区,ChatGPT长期占据一席之地,而xAI的Grok即便日活超过1200万,也始终被排除在外。据诉状数据显示,当用户搜索“AI助手”时,ChatGPT的展示概率比其他应用高出3.7倍,而Grok的曝光量则被压制了62%。这种悬殊的差距,让人不禁对苹果是否存在人为干预产生质疑。
xAI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其背后的“算力超级工厂”Colossus,配备了10万颗英伟达H100 GPU,单天训练成本超过200万美元。依托如此强大的算力,Grok 4在数学推理、代码生成等核心指标上已逼近GPT-5。同时,xAI采取开源策略,吸引了大量开发者,GitHub上的星标数迅速攀升,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影响力和社区号召力。
然而,OpenAI同样实力不容小觑。其最新推出的GPT-5s模型引入了“动态上下文”技术,能同时处理20个并行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地位。但高昂的训练成本也随之而来,一次训练GPT-5s的成本高达1200万美元。苹果与OpenAI的强强联合,构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这场诉讼一旦胜诉,将对AI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欧盟反垄断机构已明确表示将密切关注此案进展。若苹果被判违规,可能被迫开放更多系统接口,这将为xAI等众多竞争者带来希望,打破现有市场垄断格局。同时,若OpenAI被认定为“关键基础设施”,其数据垄断地位也将面临挑战,中小开发者有望获得更多训练资源,激发整个AI行业的创新活力。
更深层次地,这场诉讼暴露了科技行业在AI时代的深层矛盾。AI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巨头们既需要相互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又不得不时刻防范被合作伙伴“卡脖子”。苹果与OpenAI看似稳固的联盟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双方都在秘密研发自己的AI技术,试图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悖论”,不仅仅是这两家公司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科技行业在AI时代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