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市场持续回暖,一批创投机构和产业资本正加快减持步伐。9月26日晚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天岳先进发布公告,其第五大股东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87.69万股,占总股本的0.8%。这家华为旗下投资平台自2019年入股以来首次启动减持,所持2726.25万股均为IPO前取得的老股。
据Wind数据统计,9月1日至26日期间,A股市场共发生696起股东减持事件,涉及426家上市公司,较去年同期增长49%。其中产业资本和创投机构参与的减持占比达24.4%,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热门赛道成为减持重灾区。执中ZERONE平台数据显示,8月单月减持金额环比激增44.5%,深创投、华睿投资等机构活跃度显著提升。
市场回暖与减持潮形成强烈共振。今年前8个月,A股上市公司股东累计完成1315起减持,涉及金额近600亿元,较2024年同期翻倍。7-8月期间,每月均有超过260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其中8月投资机构参与的减持交易达255起,涉及138家上市公司。尽管减持股数环比下降22%,但受二级市场上涨带动,整体减持金额反而上升41%。
明星机构的退出动作格外引人注目。除哈勃投资外,小米系创投机构苏州顺为也在9月启动对龙旗科技的大规模减持。根据公告,该机构计划在三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919.16万股,占总股本4.09%。截至9月24日,已完成70万股减持,套现3157万元。若按上限完成减持,预计可回收资金8.81亿元。
减持时机的选择成为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以寒武纪为例,其早期投资者国投基金在2023年完成清仓式减持,两次操作累计套现19.47亿元。虽然投资收益率超过150%,但与当前1320元/股的股价相比,提前两年退出少赚约160亿元。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上纬新材案例中,金风投控在股价攀升至71.9元/股时完成1%股份减持,而该股后续涨幅达1900%,创投机构错失巨额收益。
从行业分布看,电子信息领域成为减持主战场。8月数据显示,该赛道减持金额占比达37%,其中国博电子以7.7亿元减持额位居榜首。阿里巴巴、国家大基金、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当月减持规模居前,深创投、华迪投资等本土创投机构参与频次最高。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和估值修复,产业资本和财务投资者正通过差异化退出策略实现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