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来自公众号“风声声”的文章揭露了钉钉内部的一起管理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在一个平静的凌晨时段,即从十二点到十二点半之间,钉钉的首席执行官,被员工亲切地称为“无招”的陈航,亲自巡视了公司的办公区域。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工位上空空荡荡,鲜有员工身影。
紧接着的第二天,“无招”对全公司所有部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质问员工们为何会提前下班。这一事件迅速在员工间传开,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据悉,就在这次事件发生的上周五晚上,许多钉钉员工接到了临时加班的通知,并在接下来的周末连续工作了两天。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安排,让员工们疲惫不堪。此事一经曝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发表评论,其中不乏有人警告正在考虑加入钉钉的求职者:“避雷钉钉,千万别来!”
进一步了解得知,自2025年4月起,钉钉内部的管理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重新担任CEO,他开始大力整顿公司的考勤与工作纪律。新规定要求员工每天早上9点准时上班,并参加早会,晚上则需要进行工作总结。员工在下午1点15分之后必须进入工作状态,且在工作期间禁止使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
一直以来,钉钉都以提升办公效率为核心理念,其各项功能旨在简化工作流程,促进沟通便捷。然而,此次CEO凌晨查岗并质问员工提前下班的行为,却与高效办公的理念背道而驰。真正的高效管理应当建立在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员工的自主性之上,而非通过严苛且不合理的监督手段来实现。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员工感到不满和抵触,而且表面的“在岗”并不能真正代表高效。
这种违背人性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可能削弱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对于一家以推动高效办公为目标的企业而言,这样的管理方式实属不妥,应当引起深思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