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白酒行业的广阔舞台上,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酝酿。面对市场需求疲软与库存积压的双重挑战,行业巨头们纷纷探索新的增长点,而低度白酒成为了这场探索中的一颗璀璨新星。
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酒鬼酒等知名品牌近期纷纷推出或升级了38度以下的白酒产品,其中五粮液计划在9月推出的29度“一见倾心”系列,以及泸州老窖透露的28度国窖1573,尤为引人注目。这一波低度白酒的热潮,不仅点燃了行业的激情,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低度白酒并非新鲜事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38度张弓酒面世以来,低度白酒已有半世纪的历史。但长期以来,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一直是市场的主流。此次白酒行业的“降度革命”,与以往国家倡导生产优质低度白酒的背景不同,更多的是企业在政策压力、市场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共同驱动下,主动寻求变革的结果。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77%的企业表示市场遇冷,悲观情绪在行业内持续蔓延。与此同时,白酒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的主导权正从企业转向消费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头部酒企急需找到破局之道,而低度白酒则成为了一个颇具潜力的方向。
低度白酒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它更容易被年轻消费者所接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价格相对较低,出海也更为容易。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当前白酒行业的“低度化”趋势是长期的,而非阶段性的。他预计,到2025年,低度白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年轻消费群体占比将达到34%。
然而,消费者对低度白酒的担忧也不容忽视。许多人担心度数降低会导致风味流失。对此,行业专家表示,随着工艺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的低度白酒已经能够呈现出“低而不淡”的口感。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企业纷纷采用先进的降度技术,如华罗庚“优选法”、微分子技术、“冷冻过滤+老酒勾调”等,以确保低度白酒的风味和品质。
尽管低度白酒市场前景广阔,但并不意味着只要降低度数就能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詹军豪强调,年轻市场需要超越“低度数”本身,要在技术、场景与情感价值等维度构建壁垒。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也认为,白酒品牌要占领年轻人市场,就必须转换话语体系,用新媒体工具将传统价值转化为轻量化社交语言,通过体验营销让传统酿造工艺在年轻场景中焕发新生。
值得注意的是,低度白酒与高度白酒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共存。高度酒在高端收藏与宴请场景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低度酒则更适用于大众日常消费。这种分化在终端市场已经初现端倪,商务宴请中的混搭场景、家庭聚会中的多元选择,都证明了低度酒是对传统白酒品类的有效补充。
在白酒行业经历代际交替、渠道交替、价值交替的三重重构背景下,低度白酒的崛起不仅是技术让风味民主化的结果,更是消费平权、文化多元、场景重构的集中体现。当产业逻辑从“酿造什么卖什么”转向“需要什么造什么”,低度化便成为了买方市场时代最鲜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