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最新财报揭示了这家科技巨头在2025/26财年第一财季的强劲表现,其营收跃升至188亿美元,同比激增22%,折合人民币约为1362亿元,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联想的净利润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达到了5.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涨幅高达108%。而在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尽管调整了因认股权证产生的非现金公允价值收益,净利润仍同比增长22%,达到3.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8.2亿元。
联想,这位个人电脑领域的资深玩家,显然并不满足于现状,正积极寻求突破,试图跨越原有的业务边界。作为智能硬件制造商,联想的转型之路备受瞩目,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关键一步,也被视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达到6840万台,同比增长6.5%。其中,联想以1700万台的出货量独占鳌头,市场份额高达24.8%,同比增长15.2%。自夺得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冠军以来,联想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然而,面对个人电脑产业红利的逐渐消退,联想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尽管联想财报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财报发布当日,其股价却快速下挫超过5%,盘中一度跌至6.86%。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或许反映了投资者对个人电脑市场前景的担忧。IDC的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在连续两年下滑后有所回升,但增幅仅为1%,表明市场增长依然乏力。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其功能日益强大,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日常办公和娱乐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同时,个人电脑技术创新速度放缓,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促使消费者更换设备。在商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对IT设备采购更加保守,进一步压缩了个人电脑市场的销量。
面对这些挑战,联想并未止步,而是积极寻求转型。早在2017年,面对个人电脑业务的压力和移动手机业务的困境,联想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从纯硬件厂商转型为“设备+云”的AI服务商。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革命的兴起,联想的AI服务器大受欢迎,其第六代海神液冷技术也实现了突破,降低了数据中心能耗,推动了整体业务的快速增长。
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逐渐显现出成效。其推出的AI个人电脑在中国市场笔记本总销量中占比达到16%,整个财年超额完成销售目标。同时,联想还推出了AI手机、AI平板等产品,构建了AI功能体系,并通过天禧AS接入云端大模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然而,联想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个人电脑市场,联想、惠普、戴尔等巨头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市场份额相互拉锯。而在基础设施方案业务方面,联想面临着来自云厂商定制生产的竞争压力。虽然方案服务业务增长前景明朗,但整体竞争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厂商在“硬件-软件-服务”生态上形成闭环。
为了构建新的竞争力,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推出了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等创新产品。然而,真正的创新并非简单的生态整合,而是需要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软硬件协同的资源整合能力。联想在构建新竞争力的路上既有亮点也有挑战,其依托于过去数十年在B端和C端领域的积累,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如何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打造差异化产品,将是联想未来发展的关键。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三大主营业务集团都把握住了AI带来的结构性增长机遇,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重增长。联想的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实践,无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