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知名珠宝品牌潘多拉近期公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并宣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市场的重要调整。原计划年内关闭50家门店的策略,现已扩大至关闭100家门店,这一变动显示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收缩。
潘多拉以其独特的“手链+串珠”DIY模式著称,每一颗珠子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这一理念自2015年登陆中国市场以来,迅速赢得了年轻女性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们热衷于挑选各式各样的珠子,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饰品。
然而,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据财报显示,二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5%,这一跌幅远超过集团整体表现。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已从2019年的9%锐减至如今的1%。面对业绩压力,潘多拉不得不采取关闭门店和裁员等措施,以应对市场变化。关闭门店后,受影响的工作人员将获得相应的赔偿金,但将不再被安排至其他门店工作。
尽管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潘多拉在全球其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仍保持着增长态势。财报指出,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到70.75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5%;营业利润为12.87亿丹麦克朗,略低于去年同期;净利润为8.03亿丹麦克朗,略高于去年同期。美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尤其是母亲节期间的消费热潮,成为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
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时期,曾一年售出上亿件首饰,成为珠宝行业的佼佼者。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潘多拉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有消费者反映,潘多拉的产品容易氧化发黑,且清洗维护较为麻烦。尽管部分消费者认为饰品的意义在于带来快乐,而非保值,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对潘多拉的产品质量表示担忧。
在网络上,不少网友对潘多拉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曾经的狂热追捧,到现在的理性看待,甚至有人表示“以前超喜欢,现在觉得真不值啊”。这些声音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价值和产品质量的重新审视。
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调整,无疑给珠宝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如何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