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霍华德・马克斯曾明确指出,投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判断盈利能力,而这一判断的核心在于认知的深度。查理・芒格也强调,要获得想要的事物,需让认知与价值相匹配。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即便是最优秀的人,也受限于所处的时代,难以基于当下准确预测未来。唯有将时间维度拉长,通过与不同时代的人交流,与宇宙万物对话,才能突破认知局限,提升认知水平。而读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工具。事实上,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大多热爱阅读,对于投资者而言,读书更是不可或缺,它能帮助我们从更长远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审视事物,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因素,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进而挖掘投资价值。
金秋时节,创业资本汇邀请多位投资界资深人士,与读者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本期第八期,我们迎来了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文超、昆仲资本执行董事张珏的精彩分享。
黄文超推荐了凯文・凯利的《未来10000天的可能》。他提到,我们常常被“活在当下”的理念所安慰,却也不免对未来感到迷茫。时间匆匆,我们似乎总是在被动适应变化,而非主动塑造未来。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么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智慧之窗。作为投资人,我们谈论未来时,往往聚焦于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等具体技术领域。但这本书却超越了技术层面,从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个人成长等多个维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未来图景。它让我们明白,未来的变革不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乃至生命意义的重塑。阅读这本书,就像戴上了一副“未来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提前窥见未来的自己。
张珏则分享了电影《大空头》。这部2015年上映的传记剧情片,由亚当・麦凯执导,讲述了几个金融圈外人如何预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并从中获利的故事。电影的核心围绕次贷危机展开。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银行将大量质量低劣的房贷(贷给无稳定收入、无资产的人)打包成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担保债务凭证(CDO),并评级为最安全的AAA级,销售给全球投资者。电影中的几位主角通过独立调查,发现了这个巨大的泡沫和系统性欺诈,坚信市场最终会崩溃。于是,他们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事: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他们向银行购买了一种名为“信用违约互换”的金融工具,相当于为这些即将变得一文不值的CDO购买保险。如果市场崩溃,他们将获得巨额赔付;如果市场持续繁荣,他们将不断亏损。最终,市场真的崩溃了,他们成为了极少数洞察先机并从中赚取亿万财富的人。
张珏进一步指出,“真正的投资逻辑是非共识”,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大空头》这部电影,乃至整个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哲学的核心精髓。根据昆仲资本的投资经验和逻辑,真正能带来超额回报的投资决策,往往源于与市场普遍观点(共识)相反的独立判断(非共识)。当所有人的看法都一致时,机会通常已经消失。然而,非共识并不等同于正确,单纯的叛逆和与众不同并不能带来财富。关键在于,“非共识”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和事实基础之上,只有正确的非共识才能带来财务回报。非共识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被证明正确之前,需要忍受漫长的煎熬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电影中的主角布瑞在危机爆发前连续两年巨额亏损,承受着投资者的谩骂和威胁,几乎濒临崩溃。这就是“非共识”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