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领域正上演一场激烈对决——全景相机龙头影石与无人机霸主大疆的跨界交锋,已从暗战转向全面攻防。两家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的企业,如今在对方核心领域展开贴身肉搏,价格战、人才争夺、渠道扩张轮番上演,这场由增长焦虑引发的商业战争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财务数据显示,双方体量差距悬殊。2024年大疆营收突破800亿元,净利润达120亿元,分别是影石的14.3倍和12.1倍。但影石凭借81.7%的全球全景相机市占率,在细分市场构筑起坚固壁垒。这种"大象与猎豹"的竞争态势,在2025年迎来质变——大疆推出2999元的全景相机Osmo 360,较影石同级产品低800元;影石则以运动相机Ace Pro2发起反击,迫使大疆将Action 4降价至1500元清仓。
竞争白热化背后是双重生存压力。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景相机市场2027年规模仅78.5亿元,而无人机市场2030年将达122亿美元。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坦言:"即便做到100%市占率,也不过是几十亿生意。"这种增长焦虑推动影石向无人机领域突围,其注册的无人机专利已沉淀五年。反观大疆,在运动相机市场市占率达25.8%,与影石仅差1.4个百分点,双方在多个赛道形成交叉火力。
企业基因差异在竞争中充分显现。大疆延续"工程师文化",汪滔曾直言"不愿为KOL付费",市场部长期存在感薄弱。但面对影石威胁,大疆迅速组建470余家线下门店的渠道网络,广告投放呈几何级增长。影石则采取"饱和攻击"策略,不仅覆盖全平台KOL,更在深圳、广州等城市加速布局直营门店,某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年内将增至三倍。
人才争夺成为新战场。前大疆销售体系改革核心成员张博的加盟,凸显影石对渠道变革的决心。这位新任中国区销售负责人,正着手重构代理商CRM系统,试图复制大疆成熟的销售网络。而大疆则展开反制,在硬件3C领域与影石展开KOL争夺战,市场团队规模扩张三倍以上。
产品层面,双方技术路线分野明显。影石强调"需求驱动创新",刘靖康提出"差异化需求+软件技术+硬件设计+芯片重构"的四层创新模型,内部实行"无竞争力产品禁发令"。大疆则延续参数领先策略,但Osmo 360陷入"镜头起雾"争议,暴露出工程思维与用户体验的断层。这种差异在无人机领域更为突出,影石全景无人机尚处公测阶段,面临图传稳定性、量产能力等多重考验。
资本市场对这场战争反应敏感。影石市值1186.76亿元对应114.16倍动态PE,显著高于大疆13.33倍和安克创新28.53倍的估值水平。分析师指出,影石需要证明无人机业务能支撑当前溢价,否则股价可能面临回调压力。2025年上半年,影石研发费用激增100.35%,销售费用增长75.46%,导致净利润仅增长0.25%,次日股价应声下跌8.48%。
竞争走向呈现分化态势。在全景相机领域,影石的技术积累和用户运营形成双重护城河,大疆短期内难以颠覆现有格局。但在运动相机市场,大疆正通过价格战和技术迭代缩小差距。无人机领域则充满变数,影石需要突破供应链管控和量产瓶颈,而大疆需平衡创新节奏与市场需求——其"挤牙膏式"更新已引发部分用户不满,这为挑战者留下战略窗口。
这场跨界战争的本质,是消费电子行业从单品竞争转向生态竞争的缩影。当市场天花板显现,龙头企业的突围路径选择,将决定未来十年行业格局。对于市值千亿的影石而言,如何在保持核心业务优势的同时,在无人机战场建立新支点,考验着这家年轻企业的战略定力与组织韧性。